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椎切术联合术前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3年内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重组α-2b干扰素栓于LEEP刀宫颈椎切术前术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异性免疫治疗结合针刺干预对变应性鼻炎血清免疫调节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被诊断为应变性鼻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特异性免疫结合针刺治疗组(SIT-A组)、特异性免疫治疗组(SIT组)、药物组,均为20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三组的生活质量都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SIT-A组的生活质量最高;随着治疗的时间的延长,SIT-A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Th2反应代表性因子IL-4水平下降,血清IgE治疗后明显下降,SIT-A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结合针刺干预应变性鼻炎能够使Th1、Th2免疫调节趋于平衡,恢复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普通胃镜活检(CFB)是筛查胃上皮瘤形成(GEN)的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71名确诊胃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回顾性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1.83%。51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6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诊断为早期胃癌。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有些可能转变为癌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鼻喷剂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上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一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抽取了78例患者,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孟鲁司特钠。观察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8因子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IL-10炎性因子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鼻喷剂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变应性鼻炎时疗效更佳,能够有效的降低IL-6、IL-8炎性因子水平、提高IL-10炎性因子水平,为临床监测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异常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对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的作用。方法总结在我院我院妇科进行检查的受试者412例相关资料。结果412例受试者当中ASCUS阳性率为74.27%(306/412),LSIL阳性率为20.39%(84/412),HSIL+阳性率为5.34%(22/412),HR-HPV阳性率为45.15%(186/412),ASCUS、LSIL和HSIL+的HR-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阳性率在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中正常比例为29.63%(32/108),CINI为50.00%(66/132),CINⅡ为84.62%(44/52),CINⅢ+为100%(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对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的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环负反馈控制模式在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管道护理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滑脱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3.04%,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术后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中开展闭环负反馈控制能够有效规避管道滑脱风险,促进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寻找其可控制因素,探讨其控制措施,以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5年~2012年来我院围产保健门诊检查并分娩的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产妇15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新生儿体重为2500~3999g的产妇1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和发生羊水过多、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寻找可控制的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因素。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孕早期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剖宫产率和发生羊水过多、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窘迫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产妇的早孕期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等为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可控制因素。结论若控制产妇孕前体重并适时怀孕、控制产妇孕期体重并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