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水平变化。结果透析前,两组各炎性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6个月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Hs-CRP、IL-6、IL-8、TNF-α)较透析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以往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继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给予其病理检查、超声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为其采取诊断性刮宫以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计算超声、诊断性刮宫以及宫腔镜的符合率与操作时间。结果超声、诊断性刮宫以及宫腔镜的符合率分别为52.63%(100/190)、73.68%(70/95)、92.63%(88/95),操作时长分别为(5.11±1.22)分钟、(15.45±3.24)分钟、(23.21±7.56)分钟。结论超声、诊断性刮宫操作时间短但符合率低,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初检,宫腔镜操作时间长但符合率高,临床应使用宫腔镜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观察选择MR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06月、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及齐鲁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24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实施MR平扫以及实施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最终的检查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全部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能够清晰显示边界。其中肝左叶出现肿块的患者14例,肝右叶出现肿块的患者8例,尾叶出现肿块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MR平扫最终发现,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抑脂T1WI信号未表现为显著的减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模式属于“快进慢出”型。结论针对肝脏上皮样血管脂肪瘤患者,临床实施MR检查,表现出显著的特征,能够获得显著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及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并与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CT征象对照。结果肺炎性假瘤多呈圆形,位于肺外围或胸膜下,主要表现有桃尖征(36.4%)、平直征(27.3%)、晕征(54.6%)和病灶下缘散在结节征(36.4%)、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9.1%);周围型肺癌多呈结节状,主要表现分叶征(56.3%)、毛刺征(40.6%)、血管集束征(50.0%)和胸膜凹陷征(46.9%),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50.0%)。结论多种CT征象综合有助于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和提高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多排螺旋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多排螺旋CT资料,系统分析其特征。结果病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患者有10例,边缘呈现光滑,CT为25~52Hu,轮廓较清楚,20例患者为团块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清晰,较模糊。肺炎性假瘤均位于肺外围(100%,30/30),多局限于一叶(86.7%,26/30),形态多不规则(76.7%,23/30),可见粗大毛刺(30.0%,9/30),“桃尖征”(50.0%,15/30)、“平直征”(46.7%,14/30)、“晕征”(40%,12/30),高度均匀性强化(83.3%,10/12)等征象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10月收治的小儿贫血患儿30例为观察组,3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儿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检验,观察两组患儿血液检验结果,计算贫血患儿的血液检验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的结果。结果在两组患儿血液检验结果的比较中,观察组RBC(3.19±0.26)×109、MCV(75.22±6.34)fL、Hb(86.13±10.22)g/L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患儿血液检验的敏感度为93.33%,检出特异性为66.67%,检验符合率为76.67%。结论小儿贫血患儿应用血液检验能较好的进行贫血诊断,诊断敏感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宽QRS波心动过速(WCT)院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电生理检查、食管调搏等方面的诊断,并分析Brugada四步法、无人区电轴联合Brugada四步法对WCT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42例WCT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前的患者有3例,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的患者有6例,双旁道间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其中Brugada四步法的正确诊断30例(75.32%),无人区电轴联合Brugada四步法的正确诊诊断为40例(93.54%)。结论对WCT患者采用无人区电轴联合Brugada四步法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高WCT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34例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淋巴瘤患者17例,小肠腺癌患者17例,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患者分别实行多层螺旋CT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在进行诊断治疗后,两种疾病的发病部位、强化模式以及范围等有显著差异,据实验结果显示,有5例小肠淋巴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出现在十二指肠处,4例患者出现空肠症状,8例患者出现回肠症状;8例小肠腺癌患者的病灶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处,7例患者出现空肠症状,2例患者出现回肠症状。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015年我院诊断为乳腺结核的患者,均为女性,共计12例,平均年龄(45.9±12.5)岁,职业为工人、农民、学生、事业单位人员等。分析12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方法。结果(1)乳腺结核患者中肿块边界不清所占患者例数最多(66.7%),余下为肿块质硬(58.3%)、肿块压痛(50.0%)。(2)12例乳腺结核患者的辅助检查中脓液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最高,呈66.7%。(3)12例患者中病灶2例为双侧外,其余10例均为单侧。手术方法为病灶清除术、肿块切除术、全乳切除术、象限切除术、全乳切+腋淋巴切除术、切开引流术,手术后患者加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2HRZE/4HR,切口呈一期或二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死亡。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乳腺结核临床表现多样,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各项辅助检查是避免漏诊误诊的重要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结核患者均经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肾髓质单发或多发囊腔23例(71.88%),常呈囊状低密度影并围绕肾盂似“花瓣”样排列;肾盏、肾盂、输尿管壁不规则增厚23例(71.88%),伴管腔狭窄或扩张;各种钙化16例(50.00%)。以及肾脏体积增大17例(53.13%)或缩小5例(15.63%).肾外形分叶伴积水20例(62.50%)及肾功减退17例(53.13%),以及自截肾1例(3.13%)。结论肾结核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像上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