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肘关节镜手术是在全麻插管下进行的微创手术,术中需用大量的灌洗液以扩大术野并保持术野清晰。由于使用麻醉药物及大量使用室温灌洗液,易于降低患者体温,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维持合理恒定的体温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麻醉及应用灌洗液是导致术中低温的主要原因,我们探索以下多种方法,通过综合使用维持患者合理体温。这些方法包括:保持适宜恒定的手术室室温( 24°C);使用与体温相近的灌洗液( 37°C);术中采用变温水毯提高体温;手术期间用棉被或床单覆盖患者的非手术野,减少手术暴露视野有效减少由于空气对流引起的热量散失;加强手术期间体温监测便于及早发现异常体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应用以上方法能有效维护手术患者的合理体温,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避免术中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分析、研究人体髋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及其运动空间范围;对以3-SPS 型对称并联机构为核心的髋关节机构构型进行运动学建模,并描述机构的空间位姿,建立了机构位置逆/正方程、速度逆/正方程及雅克比矩阵;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3-SPS 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以运动学分析为基础,分析机构各部分质心处的运动学参数,考虑并联机构的整体势能和动能,建立动力学方程。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骨折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其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 7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此次研究的 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每组各有 39例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护理,并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有效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有效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84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1月,为了深入了解骨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n=42例)、观察组(采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n=42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对护理期间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38%(1/42)、11.90%(5/42)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前者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无论是住院时间,还是住院费用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相比之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97.62%(41/42)、76.19%(32/42)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两组相比后者有明显的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结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能够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今后的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放射性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分别采用三种诊断方法,分别是X线、CT诊断和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三种诊断方法得出的确诊率、疑似率和误诊率,评价不同诊断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价值。结果:三种诊断方法中,X线诊断的确诊例数、疑似例数和误诊例数分别是35例、12例和9例,总确诊率为62.50%,低于CT和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后两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0%,高于X线的诊断结果,且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运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回顾观察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收的 9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分析各组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指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 95.74%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 78.72%比例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运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骨折治疗恢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