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也随之提升,对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系统的管理也就成为其追求的新目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各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就是通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和地位的分析探讨,从而制定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策略,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培训应用内科护理人员的效果,进行探索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和资料收集法对所选的研究医院内部内科护理人员 30名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风险管理培训后,护理工作人员对于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的认识和对待风险管理的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比接受培训前有显著的效果提高。同时,风险管理培训开展,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纠纷明显减少,患者的投诉率降低,护理工作所收到的满意度高于培训之前,即 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培训,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纠纷的减少,并且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有利于病人恢复,值得临床研究借鉴。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且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带来隐患,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医院感染率平均为4%-8%,死亡率达60%,其中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尽管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基础环节,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执行起来却非常不易。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洗手行为的依从性,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切断主要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这是我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等工作部署要求下,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却对医院人员招聘工作造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人员招聘,是医院引进新鲜血液的主要途径,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良好发展有赖于人力资源的支撑。本文从现实实际出发,剖析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医院人员招聘现状,分析招聘所面临的问题,从考前、考中、考后对人员招聘工作提出一定的建议,试图破解当前的医院人员招聘困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县4所具有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产房的助产人员,共计50人,设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50例产房非助产人员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分析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降低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职业暴露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非电离辐射危害等多种因素;提高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严格认真洗手、避免针刺伤及利器损伤、意外暴露后的处理、产房定期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及预防接种并定期体检等防护策略可有效防护产房助产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结论产房助产人员易发生经血传播疾病而威胁自身生命健康,因此产房助产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职业暴露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开展,给手术室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工作节奏的加快,新开展的手术耗时长,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出现,使手术室成为一个“高危”的医院环境,但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社会中,已从侧重于对病人的保护发展到强调医患双方的双向保护,因此,职业损伤与职业防护成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职业损伤1.1意外损伤:手术室人员接触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机会多,损伤后容易感染;在推、拉、搬重物、仪器、病人时造成碰伤、挫伤、扭伤;接触刀、剪、缝合针、布巾钳等锐器不仅可造成刺伤、切割伤,还可能被传染上疾病;术中血液、体液溅入眼睛、皮肤;手术室设备较多,如电刀、电钻等也可造成意外伤害。意外损伤中很多是由于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基本技能不熟练,工作忙等因素造成。1.2工作环境对人的损伤:手术室特殊的环境要求,工作人员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特别是基层医院无良好的工作环境,室温不恒定、过冷、过热,穿脱衣服的麻烦很容易感冒或脱水。另外,手术室各种气味的混合造成空气的恶化,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如戊二醛对皮肤、黏膜、眼睛的刺激性较重,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的气味,急诊肠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化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0%、99.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2.0%、84.0%,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保证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喉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经验。方法分析我院1967年3月-2013年2月期间飞行人员喉科疾病病历资料,并与本课题组既往报道的飞行人员鼻科资料相关疾病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①46年间62人64例飞行人员喉科疾病分布为:声带息肉29例,会厌囊肿13例,慢性喉炎8例,慢性咽喉炎3例,急性喉炎和急性会厌炎各2例,急性咽喉炎、亚急性喉炎、会厌溃疡、会厌乳头状瘤、声带乳头状瘤、声带麻痹、声带囊肿各1例;②本组喉科资料会厌囊肿的构成比20.31%(13/64)、声带息肉的构成比45.31%(29/64)分别与课题组既往报道的鼻科资料中鼻窦囊肿的构成比8.85%(33/373)、鼻息肉的构成比21.98%(82/373)相比较,分别为7.62和15.69,均P〈0.01;③62人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均恢复飞行。结论飞行人员喉科疾病呈下降趋势,其治疗效果好,复飞率高,航空环境气压变化的反复刺激可能是飞行人员喉科疾病的重要发生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总结飞行人员贫血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医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3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17例飞行人员贫血的病史、诊断分类、治疗经过、疾病转归及医学鉴定。结果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6例,失血性贫血2例,IDA合并失血性贫血1例,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MA)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β-地中海贫血(轻型)、肺癌合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胸腺瘤合并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原因未明贫血各1例。IDA、MA、失血性贫血患者经病因治疗贫血均治愈,除1例IDA因地面晕厥飞行不合格、1例MA合并垂体瘤、1例MA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飞行暂不合格以外,余均飞行合格;β-地中海贫血(轻型)、原因未明贫血(轻度)各1例未给予治疗,飞行合格;1例AA患者、2例肿瘤合并贫血患者经治疗好转,但飞行不合格。结论飞行人员贫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IDA占大多数,且女性多见,其次为MA、失血性贫血。常见原因有偏食、素食、女性月经过多、痔疮及消化道溃疡出血。多数经治疗痊愈,飞行合格。AA及继发于恶性肿瘤的贫血患者,原则上,一经确诊飞行不合格,治愈者可个别评定。继发于其他良性疾病者,贫血治愈后医学鉴定依原发病治疗结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