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宿主、病毒因素及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疾病的进程。HBV基因突变导致病毒生物学特性改变是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突变 预后
  • 简介:随着治疗内镜迅速发展,消化道息肉的治疗可根据息肉的部位、形态、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电凝电切、热活检、微波、激光、套扎等,但对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出血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1-06/2003-07采用金属钛夹对大肠息肉经电子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出血者52例(68颗)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 出血 并发症 治疗方法 金属钛夹 治疗效果
  • 简介: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最主要的方法,可直接了解食道、胃、十二指肠的病变部位、范围、性质情况和程度,并进行治疗.但因检查有一定的痛苦,使不少病人难以接受,因此,我院开展胃镜检查的病人辅以异丙酚与依托米酯静脉麻醉,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丙酚 依托米酯麻剂 胃镜检查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内接诊治疗的100例早期炎症肠梗阻病人当作研究对象,分成2组,即常规组50例,给与常规的临床抗菌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比2组病人治疗效率、手术后各类有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高过常规组病人,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类有关技术指标的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生长抑素综合治疗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病人恢复时间,可以考虑到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腹腔手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6例,使用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以吗丁啉和法莫替丁及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5.0%,有效66.08%,无效8.93%,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显效16.67%.有效64.29%,无效19.08%,总有效率80.9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主要体现在显效,两组显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胃力康不仅有良好的促动力作用,而且有舒肝解郁抗焦虑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 胃力康
  • 简介: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BC)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ABC治疗疣状胃炎及息肉的疗效观察。结果ABC治疗息肉150例计212枚息肉均予以切除。其中直径>1cm者50枚用高频脉冲圈套器+ABC法治疗,而另100枚较小息肉(直径<1cm)仅使用ABC直接灼除。结果证实,ABC治疗息肉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AB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0例,病灶数共计422枚。3月后随访,70例(87.5%)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发现,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10例(12.5%)病人仍见少许疣状灶及糜烂残留,再次行ABC术治疗。结论ABC为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控制的内镜下治疗胃肠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治疗 息肉 临床应用 病灶 疣状胃炎 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例(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OCU)与螺旋CT扫描(MSCT)用于评估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石柱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周内行OCU和MSCT检查,评估术前肿瘤分期情况,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检,了解肿瘤病检分期,对比OCU和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以及OCU与MSCT的结果差异。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回报T1期14例,T2期23例,T3期29例,T4期20例;N0期22例,N1期13例,N2期27例N3期24例。经配对卡方检验可知,OCU检测T分期和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高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729和0.485);MSCT检测T分期和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低于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35和0.718)。OCU检测肿瘤T分期准确度为80.23%高于MSCT66.28%(P〈0.05);OCU检测肿瘤N分期准确度为61.63%低于MSCT79.07%(P〈0.05)。结论OCU和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OCU对术前T分期诊断优于MSCT,而对于N分期的诊断MSCT优于OCU,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OCU MSCT 胃癌 术前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胃溃疡病人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60例)与奥美拉唑组(对照组58例)。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40mg,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Ing均睡前服,治疗3周、6周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的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36.7%和17.2%、75.0%和43.1%、95.0%和72.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的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40.0%和37.9%、86.7%和81.0%、98.3%和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相当,但埃索美拉唑起效快,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胃溃疡
  • 简介: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icacid)制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治疗已有50余年的历史。迄今,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UC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包括两大类:①前药,包括最常用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及近年来发展的偶氮键前药奥柳氮与巴柳氮等(表1);②美沙拉秦制。现简述如下:

  • 标签: 氨基水杨酸盐 溃疡性结肠炎 水杨酸制剂 缓解治疗 临床应用 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 简介:背景: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维族)UC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03年2月-2012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维族UC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UC临床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2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03:1(64/62),青年为高发年龄段(48.4%);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多见(50.0%);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多见(83.3%);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见(45.2%);并发症发生率低(4.8%);治疗以内科药物为主。结论:喀什地区维族UC患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以青年高发,慢性复发型多见,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多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多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以内科药物为主。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所选择的病例确诊后,静滴凯西莱0.2g,每日1次共6周,继则口服本品片剂0.2g,每日3次6周,并以强力宁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103例中有效率为95.1%(98/103),对照组为81.4%(35/4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u检验(u=2.17)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凯西莱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例临床观察 临床应用 强力宁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4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腹腔置管灌洗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其中13例病人均在较短的时间内痊愈(治愈率93%)。无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疗效佳,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胰腺炎 腹腔灌洗 微创性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 简介:肝硬变患者存在高胃泌素血症,并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ongastropaty,PHG)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一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胃泌素的检测,探讨其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的关系。

  • 标签: 血清胃泌素水平 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 高胃泌素血症 临床意 患者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后,再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10mg,Ⅳ,d1-10)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28例晚期恶性肿瘤中,常规化疗方案组,显效5例(17.9%);同一病人经过常规化疗方案治疗2-4疗程后,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继续治疗2—5疗程,显效CR9例(32.0%);化疗副作用:常规化疗组中,恶心呕吐13例:Ⅰ度7例,Ⅱ度5例,Ⅲ度1例。白细胞减少7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1例。脱发12例:Ⅰ度5例,Ⅱ度5例,Ⅲ度2例。羟基喜树碱组中,恶心呕吐18例:Ⅰ度10例,Ⅱ度7例,Ⅲ度1例;白细胞减少8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2例;脱发13例:Ⅰ度2例,Ⅱ度8例,Ⅲ度3例;腹泻2例;皮疹1例。二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结论联合羟基喜树碱可以进一步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主要毒副作用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联合化疗 药物毒副作用 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