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掌握颅内病变的定位技术,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的基础,也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骨瓣开颅手术,还是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锁孔'(keyhole)技术等,都需依靠颅内结构或病变的精确定位的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法,以利引导手术入路[1].在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医师是根据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凭借解剖学基础和经验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了避免定位的偏差,常常需要做一个较大的头皮切口和骨窗,并减慢手术操作速度以利寻找病变、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这种操作远远不能达到当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标准.因此,寻找一种既精确、可靠,又简单、快捷的定位方法,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需要探索的课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立体定向技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疾病定位诊断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成为最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是当代神经外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病变手术治疗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脑干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1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颞下入路1例,枕下小脑幕上入路1例。所有病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超声技术,5例病人应用荧光引导技术,2例应用3D打印技术。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贯穿所有病人临床诊疗始终。结果病变镜下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及活检6例。术后神经功能症状改善7例,保持不变4例,加重3例,死亡1例。随访14例,时间3个月-6年,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3例。结论脑干病变手术治疗极具挑战性,严格把控手术指征,合理制定手术策略,加上个体化诊疗、MDT以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改善病人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偶发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垂体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有头痛等症状,12例无任何症状。4例有内分泌功能;无功能型49例病灶小于1.0cm者27例,1.0-1.5cm者13例,大于1.5cm者9例;29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术后病理结果示垂体腺瘤21例(18例无功能,2例生长激素型,1例泌乳素型),3例垂体增生,3例Rathke囊肿,2例垂体囊肿。53例中,失访4例;49例病人随访1-5年,手术切除病例均无复发,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增大,其余病例无变化。结论对于头痛病人需重视垂体MRI检查;对于大于1.5cm或1.0-1.5cm随访有增大者,建议手术切除;而1.0cm以下无内分泌功能者可以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