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切牙断片再接时断面制备设计的效果和粘接面用粘接剂及联合用复合树脂粘接的抗折强度。方法和材料将60颗牛的切牙分成1个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实验组样本采用0.15mm薄片刀具,与唇面呈25°沿唇舌方向将切端切去3mm断片;2组未做更多处理,其它3组样本,分别制备成斜面向外的,斜面向内的或是内外斜面结合。5组中未做制备设计的一组仅用牙本质粘接剂粘接复位,其它全部断片界面采用树脂-牙本质粘接剂粘接复位。经热循环和粘接干燥后第4周,样本用通用实验机测试剪切强度。结果所有实验组观察的抗折强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的抗折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全部断片再接实验组仅是对照组牙冠、牙根折断强度的1/2和1/3。结论用牙本质粘接剂与界面使用复合树脂粘接相比较,简单、方便、不改变牙齿外形。但是,这2种粘接材料都不能增加抗折强度,因此不能获得更好的固位。
简介:目的有限元方法被用于探索切牙瓷贴面的应力分布,分析当应用边端覆盖及存在牙体缺损时(冠折),切腭边缘线的设计。方法和材料观测用8种不同的瓷贴面设计对完整的或折断的切牙进行的修复,腭侧边缘设计为对接、延伸无角肩台等不同形式。复制一切牙颊舌向切片模型,并用2维有限元对其应力分布进行评价。在腭侧切嵴上加载一50N的水平力,以模拟最大功能负荷,并计算腭面正切应力。结果在切腭修复边缘区域可检测出明显的应力差异,具有少量切端覆盖的修复边缘(对接或小无角肩台)存在较低的拉应力或均匀的压应力。当修复体采用延伸无角肩台至腭凹部位时,遭受高拉应力。如牙齿有中度冠折(切1/3)或重度磨耗,应用对接边缘可限制瓷向腭侧的延伸,因而可减少修复体界面的应力量。如牙齿重度冠折(切2/3),无论采用对接或浅无角肩台,当其位于光滑凸起的舌隆突上时,修复边缘都只遭受低拉应力。结论由于矿化牙结构本身存在的几何外形及自然弹性模量,当对牙进行资贴面修复时于腭凹部易形成拉应力集中。长无角肩台延伸至腭凹部位是不适当的,因为相对薄层的瓷将位于最大的拉应力区。尤其在中度冠折和重度磨耗时浅无角肩台或对接边缘设计应被常规采用。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冠修复前后龈沟液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评价3种冠边缘设计对牙龈状况与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要求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就诊患者,随机分为A:肩台组、B:浅凹型肩台组、C:刃状边缘组,每组各10例。分别将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的龈沟液样本内毒素量,龈沟液量及牙龈指数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牙冠修复后1个月各项指标明显上升。冠修复后6个月A,B两组各项指标下降至接近牙体预备前水平;C组内毒素水平无下降,牙龈指数、龈沟液量与修复后1月相比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按要求制作,A、B组龈边缘形式的修复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C组。
简介:橡皮障常在牙髓治疗和涉及酸蚀技术的牙科修复治疗时应用。过去因为使用技术上的困难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使很多牙医不愿意使用橡皮障,例如当紧绷的橡皮布张力过大牵拉橡皮障夹时会使夹和整个橡皮障松脱。固定在磨牙上的橡皮障夹尤易受影响。这种不受欢迎的张力源于牵拉橡皮布使之固定在传统支架上。作为新的选择,一种易于使用的橡皮障支架(安全T支架)被发明。这种新支架其摁扣设计与支架的相紧密配合的部件被稳固地按压到一起时引起了橡皮布的卡钉效应,通过这种方式橡皮布在没有牵拉的情况下与支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牵拉橡皮障夹的力变小。橡皮障布张力的降低使隔湿过程变得容易,且允许使用标准橡皮障夹。更进一步的好处是,支架升高的边缘为橡皮障提供了一个屏障以阻止少量的液体漏出,这将使病人更加舒适。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在骨愈合过程中,种植体光滑颈部和粗糙颈部设计对边缘骨丧失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因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种植义齿修复患者137例,共151颗种植体纳入研究,通过测量根尖片中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高度,比较光滑颈部种植体(ReplaceSelect~(TM)Tapered)和粗糙颈部种植体(XiVE~(TM)S)在不同颌位、直径、周期中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各期累计丧失量和期内丧失量的差异,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愈合期,粗糙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0.17±0.01)mm]比光滑颈部种植体[(0.80±0.05)mm]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67,P〈0.001);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0.59±0.02)mm]比光滑颈部种植体[(0.34±0.01)mm]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51,P〈0.001)。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均值,在愈合期与期内丧失量相同,在植入至永久修复期光滑组[(1.14±1.19)mm]少于粗糙组[(0.75±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68,P〈0.001),不同颌位或不同直径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各期累计值均值及各期期内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愈合期,与光滑颈部相比,粗糙颈部有利于减少愈合期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量;在二期手术至永久修复期,粗糙颈部和光滑颈部种植体边缘骨高度都出现明显降低,但粗糙颈部比光滑颈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更多;不同直径和不同颌位种植体对边缘骨丧失无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mandibularthirdmolar,IMTM)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根尖片或曲面平展片检查显示下颌管(MC)与IMTM根尖相邻或相重叠的病例55例(60颗牙),行CBCT检查,根据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判断IMTM周围组织情况,采用涡轮钻分牙拔除IMTM。结果55例患者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结论CBCT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成像更清晰,定位更准确,尤其有利于颊舌向位置关系的显示。对于中低位的IMTM应行CBCT检查以避免拔牙过程中损伤相邻组织结构。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说明口腔医生在选择固定局部义齿(PFD)或单个种植修复时如何评价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这些不同看法是否与医生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医生的社会人口性质、工作情况和态度。材料和方法随机对2059位瑞典全科牙医进行问卷调查,回复率为76%。问卷中提出一个临床病例,请医生们在固定局部义齿(PFD)和单个种植修复中作出选择。构建15个选项,请牙医们在直观量化表上标示出他们认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提出不同意见。这些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3个主要因素为:“时间”、“健康”、“舒适”。以这些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最重要的项目是:“治疗预后”和“患者的意愿”。虽然牙医之间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各组医生之间的差别小。与女医生相比,男医生认为“健康”和“舒适”更重要。“患者信息”所示的患者态度变化与“时间”因素呈明显的正相关,与“舒适”因素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医生之间差别很大,但各组医生之间差别较小。“患者信息”的改变与“时间”和“舒适”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医生相关变量的改变小。结果进一步说明医生对种植修复知识了解有限。心理学方法可能对修复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表现出的个人差异作出更多的解释,但用问卷方式不易做到。
简介: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论述牙科医生如何评估各种与选择固定局部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有关的项目,以及确定这种选择上的不同是否能从与医生有关的各种变量中得到解释(这些变量包括社会学及人口统计学、工作环境和态度)。材料及方法将问卷送至被随机选择的2059位瑞典全科牙医手中,回收率为76%。问卷中对同一种临床情况在固定义齿(FPDs)与可摘局部义齿(RPDs)之间做出选择,要求牙医在14个项目直观模拟比例尺(VAS)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通过主因素分析法得到三个因素“时间”、“健康”和“舒适”。将这些因素作为非独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存在大的个体差异,但各组口腔医师间的差异较小。经评估这些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期望”、“可能的基牙条件”以及“治疗牙的预后”。男性医师比女性同行更关注“健康”因素。与个人态度有关的变量“患者的资料”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显示出与所有三种因素有重要联系。结论在有关各种重要项目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在多元回归模型中一些独立的变量显示出与“患者资料”有重要的联系。低相关值显示,有必要选择更多的变量来决定修复治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