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悠久历史,几度兴衰我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西北部,地处原川东丘陵与川东平行峡谷交接地,海拔185~866米,幅员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其中农业人口约75万左右.总农户约18万余户,其中养蚕农户16万余户,占88.8%.缫丝能力21000绪左右,织机473台,丝、绸厂5个,常年产茧3500余吨(7万余担),年创税利200~3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有粮和收入居全市中等水平.我县蚕丝业生产历史悠久,已有几千年历史,起源于西陵国皇帝时代,曾经总产居原四川省第4~5位,全市第2位,单产居原四川省和全市榜首,茧款及创汇收入约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5~30%左右,蚕丝业是我县发展经
简介:蚕丝业的基础在于蚕茧.蚕茧生产同整个农业生产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从共性来说:它们是与自然、生物、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受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制约.从特殊性来说:由于蚕桑这个劳动对象和生产过程的特性,更受气温、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重庆、涪陵、万州、黔江等地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幅员广阔,群山俊秀,耕地和非耕地资源丰富,土质良好,立体种植的潜力大;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宜桑宜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宝地.广大农村通过多年栽桑、养蚕生产的实践,培育了成千上万户有经验的蚕农和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