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技术小组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分为对照组和技术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遵医嘱急救护理,技术组采用组建护理技术小组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技术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患者死亡率、急救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急救护理中采用组建护理技术小组,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护理技术小组;群体性;突发事件;急救护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472.2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9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学校范畴的、突发态势下的卫生事件,解析现有的疑难;在这种基础上,摸索更为适宜的防控路径。方法筛选3年之间某市区学校特有的传染病实例,作为解析数值。面对突发情形下的卫生事件,借助流行病的科目视角来描绘,评估预防成效。结果在三年之间,共有8起搜集得来的突发事件,没有死亡师生。经过测定可得病情防控的间隔。结论这类事件常常聚集于偏远的、水准不佳的村内中小学,突发水痘、流行腮腺炎及感冒。为此,应能侧重防控,拟定联防规程,切实规避突发态势下的卫生事件,保护师生安全。

  • 标签: 学校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控制 办法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夜班护士为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完毕拔出吸痰管的过程中,出现嵌顿无法拔出,患者出现喘憋,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即刻通知医生,拔出金属内套管,可见痰液自外套管及吸痰管缝隙溢出,及时清除,加大氧流量,面罩给氧,安抚患者,心率逐渐下降至98次/分,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此时,吸痰管仍然不能拔出,急请麻醉科、ICU、急诊科医生会诊,均未成功拔出吸痰管,后请耳鼻喉科医生强行将吸痰管拔出,此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未发生明显异常.对此不良事件质控小组利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讨论,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事件汇报如下.关键词气管切开吸痰出现嵌顿不良事件的分析与处理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0-01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63-01摘要目的"7.5"杭州公交纵火事件(下称"7.5"事件)发生后,对杭州市主城区无偿献血人数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分别收集2013年全年和"7.5"事件发生后7月6日-7月9日杭州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5"事件发生后,杭州市主城区无偿献血人数大幅度上升。其中18-35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A"型和"O"型的献血者占大部分,杭州市本地户籍的的献血者比例增幅最大。结论"7.5"事件发生后,18-35岁人群成为献血主力军,所采集的血型符合患者和血液中心要求。

  • 标签: 7.5事件 献血人群 突发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实习期间职业伤害的现状,以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某大学医学院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204名。结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经历多种伤害事件,遭受过言语暴力和肢体冲突的有37.3%和4.4%;职业暴露99例次,职业暴露率48.53%;23.5%报告关节肌肉疼痛;而实习期间经历的职业伤害事件,并不影响实习生的就业去向(P>0.05)。结论学校和医院应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结合专业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荣誉感。

  • 标签: 职业伤害 医学生 就业去向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情况,为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省110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省三级医院均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3年全年共报告17211件,平均每家医院报告156.5件,每万名出院患者报告39.4件;不同类别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程度有差异,院内跌倒、给药错误、院内压疮的监测上报比例较高,分别达到98.2%、97.2%、94.5%;对尿管引发泌尿系感染的监测上报率最低(74.5%);综合医院的患者压疮、跌倒、自杀发生率高于专科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置较足的医院压疮、跌倒致伤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我省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已初步建立;各医院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有较大差异;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信息系统,多举措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报告系统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排班模式下,护理人员疲劳程度同出现不良事件表现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5年01月重症监护室患者1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随机分组。分别设为C1组(观察组65例)与C2组(对照组65例)。针对C1组ICU护理人员,选择弹性排班模式的方法实施护理;针对C2组ICU护理人员,选择常规排班模式的方法实施护理。对比两组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以明确不同排班模式下护理人员疲劳程度同出现不良事件表现出的相关性。结果在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以及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方面,C1组明显低于C2组重症患者(P<0.05)。在弹性排班模式下,护理人员未表现出强烈的疲劳程度,在常规排班模式下,护理人员表现出的疲劳程度较为严重,从而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护理人员的疲劳程度同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表现为正相关。结论弹性排班可以有效保证合理利用护理资源,成功降低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并且能够有效缓解护理人员产生的疲劳程度,从而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

  • 标签: 弹性排班模式 常规排班模式 疲劳程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心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不良事件分析小组,采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报告率信息。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由14.3%提高到83.3%(P<0.01);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上报的态度显著改善(P<O.01)。结论在心内科病房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明显提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及上报态度,有助于找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内科病房 非惩罚性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差错 主动报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高效的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并在第一时间内给与信息反馈。方法通过数据库设计、护理不良事件标准化分类、反馈、查询、统计分析等步骤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结果通过网络上报系统的不良事件共45例;事件发生事件段7am~11am占10例,11am~2pm占5例,2pm-9pm占11例,9pm~7am占19例;建立起护理部和科室根据不良事件的类型及原因建立PDCA改进项目32项。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化上报系统的构建简化并规范了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实现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监管。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上报系统 网络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出现意外事件采取的护理对策和安全管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90例内科住院患者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如何应用QCC手法有效的降低住院期间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我科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原来的34.4%降低到10%.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护士的查对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住院产妇满意度,为住院产妇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关键词品管圈;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人性化护理对于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另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经过人性化护理干预,发生不良事件1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发生率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产妇对医护治疗的满意度,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妇产科 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100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和100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访问和调查,确定是否出现了心脑血管事件以及死亡事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随访调查五年,发现研究组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0%,脑梗死发生率为2.00%,脑出血发生率为1.80%,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前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避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 标签: 高血压前期人群 心脑血管事件 发生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野生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夏秋季节是野生菌大量上市时期,也是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县每年都有野生菌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报告,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野生菌中毒的防范意识,对我县发生的一户家庭食用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分析,作为前车之鉴,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及疾控中心职能职责,对接报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起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该户家庭食用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为共同误食灰花纹鹅膏野生毒菌中毒死亡。结论可食用的隐花青鹅膏与剧毒的灰花纹鹅膏外形极其近似,一般人难于鉴别,容易将灰花纹鹅膏当作隐花青鹅膏食用。灰花纹鹅膏具有鹅膏毒肽,此毒素属于慢作用毒素,其具有高死亡率、临床过程典型分为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时间漫长),大部分中毒患者死于内脏损害期的临床特点,该户所有死亡病例均符合此特点。

  • 标签: 家庭 野生菌 中毒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8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防范对策。方法:对新疆某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58.4%),初级职称护士更易发生不良事件(93.3%)。结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保障病人安全,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病人安全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篇有关PCSK9抑制剂的临床实验结果,两个实验都对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了评估。在两个叫做OSLER-1和OSLER-2共有4465人参与的实验中,安进的evolucumab比标准疗法多降低61%的LDL(120mg/dL对48mg/dL),一年心血管事件为0.95%,而对照组为2.18%。在另一个有2341病人参与的名叫ODYSSEY的实验中,赛诺菲/再生元的同类药物alirocumab在最高耐受他汀背景下比安慰剂对照组多降低62%的LDL,78周心血管事件也从安慰剂的3.3%降低到1.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护理港式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不良心脏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改进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置入支架时的不良情绪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冠心病行PCI患者置入支架时的心理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降低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 改进护理方式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物中毒发生原因,提出应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对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依据《GB14938-19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WS/T6-1996桐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判定。结果经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判定该起误食中毒食物为桐油籽中毒。结论卫生知识匮乏,宣传工作不到位,是导致该起小学生误食桐油籽中毒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误食桐油籽 食物中毒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