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湿疹疾病治疗时使用外用型中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0月份到2018年10月份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小儿湿疹患儿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人数共100例,采用随机性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测验组,其中每组患儿均为50例。测验组的患儿治疗方法选择外用型中药,对照组的患儿治疗方法则选择炉甘石洗剂。然后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过1到2个周期的治疗后对比发现,测验组的患儿得到治疗的有效率为94.0%,而对照组的患儿得到治疗的有效率则为72.0%。由此可知,测验组的有效率要明显的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即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湿疹选用外用型中药的方法,不但可以让患儿的疾病有好转,而且治疗成效显著,还能够降低患儿患处的感染率。
简介:摘要生化检验对临床医学诊断及判断拥有着极大影响,避免检验受干扰因素影响、提升检验准确性将成为具有临床医学价值研究课题。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象的结果,可以根据结果及其所受影响的不同开展对临床生化检验因素影响研究,以提升检验准确性。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进行临床医学生化检验的患者检验单,对检验内容中不同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溶血前后分别的收集与统计。结果经过患者检验单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及比对发现,不同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着前后比对的较大性差异。但该结果中尿素氨、血清葡萄糖、肌酐等物质的含量并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溶血临床生化检验能够排除较多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检验结果在整体程度上拥有准确性。但对于尿素氨、肌酐、血清葡萄糖三项指标的检测效果存在缺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与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6-2019.6期间内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按照其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与观察组(45例,在常规临床护理上加上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在两组患者护理后进行身体数据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但观察患者身体数据状态与积极性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患者健康教育可以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成本低、自主性强,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与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6-2019.6期间内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按照其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与观察组(45例,在常规临床护理上加上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在两组患者护理后进行身体数据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但观察患者身体数据状态与积极性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患者健康教育可以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健康教育护理方法成本低、自主性强,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虽然现在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想CT、MRI、PECT等新的影像技术,但普放诊疗是其中最基础、最有用的诊疗手段,现在很多医院都在使用。
简介:目的结合年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hormone,AMH)筛查在孕前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女保健中心进行孕前保健检查的1426例25~40岁妇女分为25~30岁、31~35岁、36~40岁3组,采用血清AMH筛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426例受检者AMH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40岁AMH〈1.1ng/mL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6例受检者中有不孕症者184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2.9%;其AMH〈1.1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孕前检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前保健中,35岁以上的妇女通过筛查血清AMH水平,有助于提高隐匿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检出率,以促进妇女进行更合理的生育规划及指导不孕症治疗方案的决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卵巢储备功能评估使用抗苗勒管激素结合性激素、窦卵泡数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时间内,选择342例不孕症妇女,根据卵巢的功能情况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观察组216例为卵巢功能异常,对照组为卵巢功能正常126例,比较两组不同年龄AMH水平。再对观察组检测FSH和AFC,根据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正常组,PCOS组,DOR组,POF组,比较4组的年龄、AMH、FSH和AFC水平。结果两组在AMH水平均存在差异(P<0.05),4组的年龄没有差异(P>0.05),AMH、FSH和AFC水平存在差异(P<0.05)。结论使用抗苗勒管激素结合性激素、窦卵泡数,可以更有效的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对预防女性不孕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2例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合解剖及文献复习系统分析脑桥梗死后脊髓侧索华勒变性的产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结果例1为65岁女性,例2为58岁男性,分别于2018年12月7日和2019年6月23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例患者均表现为脑桥梗死数月后缓慢起病并进展的双侧肢体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痉挛性截瘫,例1是在脑桥梗死后8个月出现,例2在脑桥梗死后6个月出现。磁共振成像均可见脑桥病灶以下连续的双侧锥体束等T1、长T2信号,例1表现为延髓、颈髓、胸髓侧索病变,例2表现为延髓、颈髓侧索病变。对2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运动神经元病及代谢性疾病,1例行脑脊液检查排除炎性脱髓鞘疾病。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磁共振成像所示与原发病灶相连且与锥体束走行一致的连续条状异常信号,最终诊断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随访发现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进行性加重。结论脑桥梗死后脊髓华勒变性致肢体痉挛性瘫痪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疾病预后相关,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可以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简介:目的:探讨月经失调女性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hormone,AM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本院就诊的106例月经失调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5组:A组(21-25岁,17例)、B组(26-30岁,23例)、C组(31-35岁,27例)、D组(36-40岁,21例)、E组(〉41岁,18例)。检测并观察五组血清AMH、FSH水平及其两者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血清AMH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r=-0.560,P〈0.0001)。五组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SH水平则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r=0.086,P=0.391)。A组血清FSH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血清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H与FSH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26,P=0.256)。结论:年龄是影响月经失调女性AMH水平重要因素,其与年龄相关性优于FSH,而AMH与FSH相关性不强,在月经失调患者中用AMH水平预测FSH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