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系统,进行了原理测试和对比实验。首先,对三名实验者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确认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以水银式血压检测法作为对比方法,进行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血压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最后,用Bland-Altman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94%以上的实验结果分布在95%置信区间的范围之内,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法与水银式血压检测法具有大致相同的检测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新的血压检测法对间歇式血压检测是有效的。

  • 标签: 血压 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 血管壁力学特性 容积脉搏波 检测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液容积进行计算。结果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液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内尔淋巴液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增大。

  • 标签: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进食阶段的评估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2例,入院后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划分4型,采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分析吞咽障碍情况和OCSP分型的关系,在患者进食阶段予以实施指导。结果吞咽障碍与吞咽正常患者的OCSP分型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仅有效性受损患者中未有POC型患者。结论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的应用可有助于保障急性脑卒中患者进食安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容积-黏度测试
  • 简介:目的对螺旋CT容积扫描诊断胸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疑似胸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与CT轴位扫描,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CT轴位扫描图像为金标准,X线诊断灵敏度为与特异度均不如3DVR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翼状胬肉手术66例(9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角膜Pentacam参数、翼状胬肉及手术区角结膜变化及视力。结果术后1个月瞳孔中央3 mm及5 mm直径区域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及高阶像差(4 mm)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1个月视力较手术前提高(P<0.05);术后1、2及3个月,瞳孔中央3 mm及5 mm直径区域总角膜屈光力的散光、角膜前表面散光、高阶像差(4 mm)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形态在翼状胬肉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且前房深度未受到影响。翼状胬肉切除术可以降低角膜散光度,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降低了翼状胬肉复发率,从而提高视觉质量。

  • 标签: 手术,翼状胬肉,原发性 地形图,角膜 参数,Pentacam 视力 深度,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79例青光眼患者,经青光眼滤过术后,有28例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临床治疗对策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共有28例(34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为28.6%(28/98),其中I级21眼,II级9眼,III级4眼。结论青光眼滤过术,术前患者眼压情况与患者术后出现低眼压性浅前房关系密切,因此在术前有效控制眼压,可降低患者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青光眼 滤过术后 低眼压性浅前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房穿刺运用到给青光眼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取2014年2月到2017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青光眼患者82例并分为两组,给全部患者予以小梁切除手术,试验组41例于手术以前予以前房穿刺加以治疗,对照组41例于手术以前予以药品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后的眼部压力、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的眼部压力、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前房穿刺运用到给青光眼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比较优良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前房穿刺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注射用血栓通为主联合西医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挫伤性前房积血56例(56眼),分为血栓通治疗组与6-氨基己酸对照组,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通治疗组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平均4.85天,对照组平均6.45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结合西医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应用方便、安全,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注射用血栓通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前房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90例(11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前或术中,给予患者前房穿刺治疗,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后平均眼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37,P<0.05);90例(110眼)患者中,共有81例(98眼)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前房穿刺的临床疗效显著,是降低患者眼压、缓解疼痛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前房穿刺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中应用优质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5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遵守均匀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提供了治疗效果,且对预后效果具有改善作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较高。关键词优质护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58例(7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58例(70眼)发生浅前房12例(12眼),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脉络膜脱离。其中11例(11眼)经保守治疗即可恢复,1例(1眼)需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0眼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0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在术后1~15d,其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36眼(占45.00%)、结膜切口渗漏33眼(占41.25%)、脉络膜脱离6眼(占7.50%)、恶性青光眼5眼(占6.25%),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80眼均前房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 简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它的出现可导致角膜水肿、混浊、失代偿,虹膜前后粘连,加重或促进白内障的发展,甚则导致手术失败或比术前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尽早促进前房的形成或加深,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回顾1995年1月~1999年12月,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行保守治疗共计住院病例72例(86只眼),其中38例(42只眼)加用了中医利水消瘀法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滤过术 浅前房 术后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2011年119例(128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患者,对术后后35例(39眼)患者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5例(39眼)患者发生浅前房的最主要原因是滤过过畅所致。采取保守治疗及再次手术重建前房后,均恢复前房。结论针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在术中及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均可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房完全性气液交换及双眼包扎制动治疗白内障术后后弹力层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慈溪博视眼科医院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白内障手术8 931例中术后发生后弹力层脱离48例(48眼)的资料。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4例(24眼)。临床试验组采用前房完全性气液交换术及双眼包扎制动,对照组采用单纯前房注气术及单眼包扎,体位不限。结果试验组后弹力层复位率为91.67%(22/24),优于对照组的75.0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32)。试验组角膜恢复透明时间短于对照组(t=-3.398,P=0.002)。结论前房完全性气液交换及双眼包扎制动治疗白内障术后后弹力层脱离效果良好。

  • 标签: 脱离,后弹力层,白内障术后 交换,气液,前房,完全性 包扎,双眼 制动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临床实用的前房深度相对定量测量法,初步确定老年人前房深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裂隙灯光源外转45°,受检眼直视裂隙光,在6点时钟方向测量六个点的前房深度(ABCDEF),以角膜缘处的角膜厚度(CT值)为1计。A:角巩膜缘黑白交界处;B:A点上移1CT;C:B点上移1CT;D:虹膜最高点;E:瞳孔缘;F:晶状体前极。测量了50~75岁的正常老年人,229例229眼,采用双盲法对22例44眼进行了11次重复性检测。结果:女性组ABCDEF点的前房深度均值分别为0.38,0.58,0.89,2.10,2.65和3.26CT;男性组分别为0.71,1.02,1.43,2.37,2.90,3.41CT。女性组每个点的深度均比男性浅(P〈0.05),越近周边部越显著。结论:前房深度六点相对定量测量法可重复性好,实用性强。

  • 标签: 前房深度 相对定量测量法 角膜缘处 角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