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前重点人群管理面临被动发现、信息孤立、数据不精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针对重点人群的数字化家庭医生工作台,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技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系统根据辖区医疗资源分布,划分网格单元,由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精细化管理,支持数据融合与动态更新,涵盖人口、医疗、公卫等多种数据,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重点人群的精准管理。系统功能包括签约居民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知识库建设及智能化服务,旨在提升管理效率、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并建立重大疾病协同管理机制,推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建立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来模拟咽鼓管开放后整个中耳-咽鼓管系统的形变和压力变化过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使用Amira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图像,Geomagic软件对图像进行分割等处理,形成包括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和分析。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结构力学计算,Xflow流体力学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数值仿真,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对咽鼓管开放时的组织变形和中耳压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在中耳-咽鼓管模型内设置包括鼓室、乳突、鼓峡、外耳道在内的多个压力监测点,记录并比较各监测点的压力变化。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和及中耳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通气后模型的动态变化可依据压力分5个阶段。此外,模型中鼓室、鼓峡监测点的压力变化基本同步;乳突气房的压力变化较鼓室、鼓峡延迟,验证了乳突的压力缓冲作用。并通过提取的外耳道压力曲线在数值、趋势上与咽鼓管测压检查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本文建立的中耳-咽鼓管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可模拟咽鼓管开放后的组织变形及中耳压力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中耳通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使用状况及知晓度,推进数字化医疗健康的进程。方法2021年4月至7月,选择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的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和护士(当日在科)各1~2名作为现场调查访谈对象,现场填写调查问卷表格(2020年全年数据),由专人整理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297名,均为实名填报,其中医生152名,护士145名;24家三甲医院,122家二级以上医院;146家医院均已实施数字化信息管理。被调查者对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知晓度整体较低,其中对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知晓度最高(86.5%),其次为检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41.4%)和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40.7%),对医院经营管理系统(HERP)的知晓度最低(7.7%)。2020年146家医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的总次数为25 428次,各家医院平均远程会诊的中位数为24.5(88.0,240.0)次。2018至2020年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总数分别为50 473例、57 565例和57 907例,其中>65岁患者数分别占37.47%、41.26%和43.31%(均P>0.05)。2020年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总数量共4 242例次,中位数为257.50(96.50,958.25)例次。仅12.12%的科室有独立重症监测系统,8.75%科室的重症监测系统能自动抓取数据形成表格。96.30%的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参加过系统和专业的"三基"培训,每年在省内或地州开会学习及培训的次数较多,分别为282次和357次。90%以上的科室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上级医院发起过远程会诊,并安排转诊,或接收由上级医院治疗好转的患者。科室外出会诊的医院级别以下级医院较多(69.02%)。2020年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外出会诊的总次数为2 959次,中位数为296(185,473)次。54.79%的科室有固定服务的村庄,28.08%的科室有固定服务的人数或户数。中位出诊最远距离为52.5(30.0,80.0)km,中位出诊平均距离为30.0(20.0,50.0)km。54.88%的医护人员认为出诊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精力不足及服务群体或地区过大。90%以上的医护人员参加过云学习、云培训,大部分人认为云学习、云培训对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机构服务效率的提升幅度较大(分别为71.04%和67.01%),同时医护人员认为"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从各方面给医疗机构带来了优势,但也存在村医对互联网医疗设备使用率低、农户对远程医疗和流动医院接受程度低等问题。结论贵州省基层公立医院均已实施数字化信息管理,被调查医护人员对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知晓度整体较低,医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状况参差不齐;医护人员使用云学习、云培训等人工智能设备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基层医院数字化转型正在持续完善中。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临床学科中使用远程会诊信息系统最多和最好的科室,能完成双向转诊工作,近3年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个性化耳支架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拟行耳再造手术。对单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耳部CT扫描,应用Mimics 18.0软件行术前分析和耳支架设计,通过等比例打印和三维打印分别制作二维胶片和三维硅胶耳模,完成耳再造术。术后半年复诊,对比分析两侧耳廓的外形、大小位置和耳颅角,根据Likert五分量表法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共选择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8~27岁,平均15.5岁。患者均成功完成术前设计规划和耳再造手术。术中肋软骨耳支架与三维打印支架的形态及大小非常相近,术后未发生血肿、感染、皮肤坏死、支架外露等并发症。术后半年左右两侧耳对比,再造耳轮廓清晰,与对侧接近。所有患者术后对再造耳外形均较为满意,平均满意度4.4分。结论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小耳畸形患者的术前设计和支架雕刻,耳模制备由传统的二维走向三维,小耳畸形的治疗由传统的标准化耳再造转变为个性化耳再造,显著地提高了手术精准度。
简介: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柴胡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方法采用CenturySILC18AQ色谱柱(20cm×4.6mm,5μm),流动相为水和乙腈(均含1%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265nm检测;柱温(30±0.1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软件进行评价。结果以尿苷峰为参照物峰,确定了27个共有峰。通过对指纹峰分离程度、信号响应强度、信号均化性、信息量多寡等多种参数评价,建立了柴胡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各产地药材的化学成分分布比例和含量2个方面与对照指纹图谱间都具有良好相似性。结论本法可清晰揭示柴胡HPLC指纹图谱的超信息特征,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为柴胡质控提供了新参考。
简介:目的建立三七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CenturySILC18B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9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03nm,柱温(40.0±0.15)℃,进样量5μL。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软件进行评价。结果以人参皂苷Rb1峰为参照物峰,确定20个共有峰,建立了三七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应用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等参数对不同批次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的超信息特征进行了数字化评价。结论所建立的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适用于三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近些年,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行业开始实现数字化,特别是飞机电气系统有效地运用数字化,积极构建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合理化流程,才能促进飞机电气系统实现数字化。数字化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设计流程的缺点,使得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改变了传统以往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地实现了设计平台的高效率运作。飞机电气系统数字化能够实现相关电气属性的传递,通过传递实现高效地系统设计,特别是数字化的方式能够使得设计工作更加地快捷高效,帮助设计顺利实现并节约相关工程周期。但是实践中数字化技术的流程化设计有很多环节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流程中的部分环节尚待考量,本文就是站在电气系统数字化的设计角度,注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并对其进行积极地分析,促使相关设计流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