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各个国家都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建立了符合自己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有着它们自己不同的个性。这篇文章就要根据当前世界的情况,对各国住房保障制度进行研究讨论,并找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通过这项研究可以表明,中国应该选择能在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的保障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提出完善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优化后的政策。
简介:深圳今后5年将建设总面积达5700万平方米的69万套各类住房,其中有14万套是政策性住房,以加快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已由深圳市政府批准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国庆期间公开亮相,引起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这个规划明确提出了深圳今后5年将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的总体思路,期内建设各类住房69万套,总建设面积5700万平方米,可容纳185万人入住。其中,建设政策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含经济适用住房2.6万套,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11.4万套,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统计显示,近年来深圳商品住宅年销售量一直在900万平方米左右。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规划安排今后5年每年有90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建设量,将有利于稳定供求关系,促进房价保持稳定。深圳这个规划还对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住房发展政策与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安排,对解决一般市民的住房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摘编自2006年10月8日“新华网”)深圳五年内将建14万套政策性住房
简介:《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文)表明:政府希望建立一套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或采取“双轨制”的方式来解决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我国的房地产调控进入了一个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的新阶段。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国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住有所居是目前阶段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住房保障制度被明确定性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事实上,24号文的新内涵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住房保障重点由经济适用住房转向廉租住房建设,廉租住房受益群体扩大,由最低收入扩大到低收入。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化背景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日益突出。需求供给失衡、物价上涨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使得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无法承担合适的租金。为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成为了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该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租金控制、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稳定、适宜和可负担的租赁住房。本文介绍了该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并分析了其执行方式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新加坡、瑞典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案例研究,总结了全球范围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实践。然而,该政策也面临着资金需求、市场变化和可持续性等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寻求更有效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综上所述,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在城市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的合作与协作来确保其实施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简介: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保降胜住房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部门间的讨价还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开发商等营利组织间的利益结盟与变通策略、其他参与主体被排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网络利益主体与网络利益关系。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与民生密切相关,却积累了太多的“历史赊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是影响保降陛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因素;非合作博弈问题需置于政策网络结构环境下去思考,政策网络理论能够提供“解释性”和“建构性”框架。论文研究对未来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文将网络利益分析与网络治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政策网络两个理论流派的应用整合,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依据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未来“十二五计划”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