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atheroscleroticdisease,ASD)是以心脑血管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peripheralatheroscleroticdisease,PASD)是指心脑以外颈、臂、肾、腹,且以下肢ASD(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disease,LEASD)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2]。在我国PASD有3900万人,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15%~30%。心脑ASD在10大死亡疾病中,分别占23.3%和21.6%[3,4]。美国心脏协会/美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本院收治的 13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9例,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抑郁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9. 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5. 65%)高于对照组 (82. 6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4. 35%)低于对照组 (27. 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73. 91%)明显好于对照组 (57. 97%),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本院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比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于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与心理健康方面的评分比对比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14%,比对比组的77.14%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应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teriosclerosis renal artery stenosis, AR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肾动脉彩超检查的老年患者140例。比较ARAS患者与非AR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0例老年患者中ARAS 68例(ARAS组),无ARAS 72例(非ARAS组)。ARAS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年龄以及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AR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7、3.897,t=-2.970、3.989、-3.36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HCY、hs-CRP水平是老年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77(1.019-1.138)、4.814(2.006-11.552)、1.072(1.026-1.119)、1.345(1.190-1.520),P<0.01]。结论及早发现高危患者,并针对性改善危险因素,对于ARAS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造影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择取本院100例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脑梗死(ASCI)疾病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严密检查确诊。给予上述患者行DSA、CDUS及颅内多普勒的超声(TCD)诊断。观察ASCI疾病患者的颈内动脉的狭窄率、颅内外的血管异常率及斑块的形成率。结果100例的疑似ASCI的患者当中,95例患者被确诊成ASCI,而另外5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脑梗死的症状。①经过TCD的诊断发现,92例为ASCI患者,其检测的灵敏度是96.84%(92/95),特异性是80%(4/5),其阳性率及阴性率分别是98.92%(92/93)、57.14%(4/7);经过CDUS的诊断发现,94例为ASCI患者,其检测的灵敏度是98.95%(94/95),特异性是80%(4/5),其阳性率及阴性率分别是98.95%(94/95)、80%(4/5);②DAS组的颅内外的血管异常率及颈动脉的狭窄率均显著的高于CDUS组,但斑块的形成率是63.33%,显著的低于CDUS(75.83%)。结论CDUS是诊断颈动脉的斑块的主要手段,不仅能够检测内-中膜的厚度,定性定量分析斑块性质,还能够观察患者血管病变位置的血流状态及解剖形态,对ASCI患者的脑梗病变诊断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西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预测特征和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3 066名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应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计算10年和终身ASCVD发病风险。结果相比女性人群,男性的体质指数、腰围、吸烟率、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男性的10年(2.8%±3.9%比1.3%±2.5%)和终身(16.3%±8.0%比9.7%±5.1%)ASCVD发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女性(均为P<0.05)。在各年龄段比较中,除65~74岁年龄段的终身ASCVD风险男女无差异(P>0.05),其余各年龄段男性的10年和终身ASCVD风险均高于女性(均为P<0.05)。结论血脂水平偏高和男性人群超重、吸烟以及血压水平偏高是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的运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福田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07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增强型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中P-选择素、血栓素B2、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心绞痛改善率、硝酸甘油(NTG)用量减少率、运动耐量提高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P-选择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血清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缩血管物质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