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eta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定量评价早期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1日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运用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椎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使用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篇。Ⅰ级椎间盘共577个,Ⅱ级椎间盘共1704个,Ⅲ级椎间盘共1299个,Ⅳ级椎间盘共1092个,Ⅴ级椎间盘共194个。Ⅰ级椎间盘髓核ADC值高于Ⅱ级椎间盘髓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034,95% CI:0.005~0.064,P=0.024];Ⅱ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Ⅲ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161,95% CI:0.124~0.197,P<0.0001);Ⅲ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Ⅳ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297,95% CI:0.222~0.373,P<0.0001);Ⅳ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Ⅴ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293,95% CI:0.176~0.411,P<0.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等级的腰椎间盘退变,尤其可以区分早期腰椎间盘退变,为早期诊断腰椎间盘退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腰椎间盘退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研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200例患者行DWI扫描,均发现有新鲜梗死灶,检出率为100%。结论DWI对急性期脑梗死非常敏感,是目前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先后应用CT检查、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诊断结果。结果74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确诊共56例(75.68%),应用CT检查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76.79%、62.5%、55.56%低于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91.07%、87.5%、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Wl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与非急性脑梗塞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1.5T常规MR检查,并行FLAIR及DWI检查的36例临床可疑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人行DWI检查均发现呈高信号的梗塞灶。结论1、DWI能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及急性期非常准确可靠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范围,而且可以鉴别新旧梗死灶。2、72小时内梗死灶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健侧,不同时间段rADC变化很小。

  • 标签: CT MR DWI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T2*序列磁共振技术,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的不同通过相位图像来显示磁敏感图像,对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血液分解物质极其敏感。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WI可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及预测临床转归。文章就SWI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MR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收治并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另选择25例乳腺正常的自愿者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扩散敏感系数b分别选取0、400、600及800、1000s/mm2,将b为0s/mm2时的图像及不同b值下的扩散加权图像输入表观扩散习俗计算软件,得出不同b值时的ADC。然后由2位技术娴熟的副主任医师资格的影像医师依据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ADC值及相邻淋巴结等诊断,并将不同b值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综合评价各b值下MR扩散加权成像图像,恶性病变2例(原位癌)、良性病变1例过小纤维瘤未显示,总的诊断敏感性达95.39%。不同b值下恶性组与良性组、正常组的ADC值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b值为1000s/mm2时,以恶性病变组的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界为准,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6.49%、92.86%、89.2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加强其鉴别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良恶性病变MR扩散加权成像 b值 ADC值 扩散
  • 简介:新生儿脑损伤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并易造成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强调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与干预,因此,探索一种适于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评价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地反映新生儿脑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其演变过程,这无疑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一、DWI的基本原理DWI是利用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特性进行成像,可以通过在常规MR序列上加入自旋回波强磁场梯度即扩散敏感梯度获取扩散加权图像,从而来反映组织中细胞外液水分子扩散的微小差别,通过组织中不同性质的水来提供图像的对比[1]。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脑损伤 扩散敏感梯度 水分子扩散 自旋回波 活体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与传统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DWI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评估它们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性达到了100%。相比之下,传统颅脑磁共振检查的T1WI、T2WI和FLAIR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70.00%和85.00%。统计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显示出较传统颅脑磁共振方法更高的准确性,揭示了DWI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有效的影像学工具。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颅脑磁共振成像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挑选64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35)和无效组(n=29),分析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以及两组的表观扩散系数,病灶残留率,复发率。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表观扩散系数增高(P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化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同步放化疗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0例良恶性椎体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高于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进行诊断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的漏诊率及误诊低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够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研究。

  • 标签: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行性影响其他神经功能。常规磁共振检查只能从形态学显示病变,不能探测微观结构的变化,神经眼科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中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主要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脑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视路 扩散加权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成像较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料的回顾分析,对,DWI序列b值分别设定为500、1000、2000和25,,s/mm2,对患者梗死部位以及健侧部位的ADC值实施测量,由此来探讨不同b值的DWI图像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特征。结果在所有b值从500s/mm2到2500s/mm2状态下,病灶DWI影像都呈现出高信号影,ADC图像都呈现为低信号影;并且,在b值不断升高的过程中,影响的扩散状态也越来越明显,梗死灶和周围的对比度持续上述,其呈现的范围逐渐增大,同时数量也逐渐增加,边界越发清晰,图像信噪比则有显著的下降趋势,ADC值同样有下降趋势;此外,与单方向显示相比,全方位扩展呈现出的病灶状态更加清晰。结论DWI序列在诊治急性脑梗死病灶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中参数b值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保证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采用较高b值对于判断急性梗死灶有着更加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加权成像序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加权成像结合钼靶X射线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4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了这些影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结合使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加权成像及钼靶X射线成像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本研究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影像技术组合策略,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加权成像 钼靶X射线成像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动态增强结合3.0T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项目拟以2021年2月-2023年4月住院的乳腺病变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 DWI时弥散系数 b取0,500,1000s/mm2,并对其进行随访。对3.0T MRI弥散加权图像和动态增强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3.0T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乳腺癌检查 技术要点
  • 简介:目的:对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分期与疗效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分别进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和常规MRI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并对3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检测治疗前表观扩散系数值(ACD),根据疗效分为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结果: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95%明显高于常规MRI的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平均ACD值为1.02×10-3mm2/s,而部分缓解组的平均ACD值为1.14×10-3mm2/s,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分期的检查中,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检查更加准确,在短期疗效中,表现扩散系数值(AC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癌分期 表观扩散系数值(ACD)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2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脑血管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技术,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突出,能够准确的发现疾病的变化状况,客观的提供疾病数值,从而实现对疾病程度的量化表现,进而为临床治疗与预后干预提供有价值帮助的数据,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血管性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中MR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为I型、26例为Ⅱ型,所有患者均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6.47%,与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诊断灵敏度为98.31%、特异度为96.43%,Ⅱ型分别为100%和98.33%。另外,ADC平均值Ⅰ型明显高于Ⅱ型,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Ⅰ型和Ⅱ型鉴别诊断中MR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价值较高,不仅能准确分型,还有着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MR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临床上在6小时内发病,疑是脑梗死患者,予以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式进行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中,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P<0.05);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敏感度较高,该方式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常规磁共振成像 超急性期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利用物质磁敏感特性成像的磁共振新型技术,其对血红蛋白代谢物质及钙异常敏感,现已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本综述总结了SWI和肿瘤内易感信号在评估胶质瘤内钙化、出血以及新生血管形成,胶质瘤分级,胶质瘤与其他颅内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后监测等方面的作用;并阐述了对比增强SWI在评估胶质瘤的大小和边缘的作用。SWI和对比增强SWI对胶质瘤的术前定性诊断、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单臂试验的方法,选择自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放化疗的39例食管癌患者,男32例,女7例,年龄44~82(69±9)岁。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ADC值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2.03±0.42)×10⁻³ mm2/s比(1.60±0.28)×10⁻³ mm2/s],ADC值的升高程度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