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叙述学角度,以青海玉树地震的网络新闻报道为例,对网络新闻叙述者的表征、成因进行分析。
简介:用深情的话筒传播真情,用浓浓的爱心温暖听众,用无私的行动帮助弱势群体,这是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首席节目主持人、交通广播主持人亓欣莉在节目主持生涯中不懈的追求和行动。她制作、主持的《交广说法》为听众解决各类问题万余件;她个人为弱势群体捐款万余元。
简介:近日,去辽西的朝阳市采访,看到《燕都晨报》5月29日刊登的一则新闻,介绍该市经贸委干部、工人日报驻朝阳通联站站长邹国英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9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获得“中华优秀人物”金奖。同时还介绍,人民日报为庆祝建国55周年,出版了《人民公仆》大型丛书,将邹国英为老百姓办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迹收入丛书。
简介:《劳动者报》几年来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报纸之一。每次阅读,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愉悦和兴奋。从2004年4月改版以来,《劳动者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职工群众、推动工运工作的办报宗旨,版面的编排、栏目的设置、可读性的增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观,变得更加活泼、新鲜、亮丽,图文并茂,使人有一种亲切爱看耐读之感。
简介:若要盘点2005医疗报道的热点,我想艾滋病感染者敢于公众前亮相肯定是其中之一。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时,人们看到佩戴着爱心红丝带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人,他微笑着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深情地询问他们的病情。而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时,北京艾滋病感染者——盂林(化名),作为北京市第一个登台亮相的艾滋病感染者,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对艾滋病感染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怀,从而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与他进行了一次直面的对话。
简介:本文是对加拿大性别与传播研究专家基纳哈教授的访谈。访谈涉及加拿大早期女性杂志所体现的家庭女性观与公民女性观、性别与传播的理论研究方法、电子媒介时代女性与媒介的关系等问题。
简介: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
简介: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简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以埃博拉病毒为主题的公共健康话语网络进行了研究。发现两个网络呈现了稠密与稀疏的相对差异。相比于#CDCCHAT,#EBOLA表现了较为离散的结构,较为稀疏的关系,较弱的双向对话性,以及较低的集群化程度。此外,本研究在对“意见领袖”经典文献的梳理基础上,尝试从关系结构角度界定本文的“关键影响者”及其测量纬度。进而在两个网络中确认了18个“关键影响者”并分析了她们的结构,身份特征,及其在双向对话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发现之于我国本土健康传播的实践意义。
简介:互联网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受众调查和内容分析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多年来研究者们所遇到的一些老问题依然存在。大众传播研究趋于改善还是恶化,将取决于研究者使用互联网的技能。
简介:新闻,一片辽阔的生活原野.新闻,与时俱进,与时剧变,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原野.新疆社记者胡维斌在这片原野里辛勤耕耘,奋斗不懈12个春秋.
简介:移动直播目前是互联网最热门的业务形态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移动直播因互动性强、传播方式新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已累积网络直播用户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移动直播的持续热度,吸引大量专业媒体投身其间。与草根网络直播出现的主题模糊、画面单一、信息杂乱等不同,专业媒体采用专业拍摄设备、从业人员,在直播结束后拥有优质的视频素材,可以二次编辑创新.
简介:当年随访“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采写出一篇推动“伟大的变革”的新闻,他的名字,已和他的那篇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一起载入史册。他,就是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原总编辑、《香港商报》现任总编辑陈锡添。4月1日,在阔别了《东风汽车报》27年后专程参加该报创刊35周年庆典的陈锡添,与该报记者谈起那段激情岁月,谈起新闻工作,依然坦承——
简介:深圳是中国最早向外资开放的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球资本和中国新兴的打工阶层就在这里初次相遇。将近三十年过去,深圳特区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特区事业的开拓者,那些第一代的打工者,他们的故事还有人记得吗?2006年12月,《深圳商报》编委会领导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在重要版面刊发《寻找第一代打工妹》系列报道。
简介:所谓民生新闻,不是“今天张家停电,明天李家漏水”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现代社会,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民生新闻的精神内核,其实就是关于公民权利和主张权利手段的新闻
简介:本文将网络传播的三个方面:传者特性、受众特性及传者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性别比例、人数和主题性三个维度的测量.揭示网络传播的题材取向、受众的关注焦点。试图进行总结并了解网络环境下图片传播的特点,并进行解释及推测。
简介:从1940年到1949年,周文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晋绥边区从事党的文化工作,负责编辑报纸和刊物,创办了《边区群众报》;先后担任《边区群众报》、《抗战日报》(后改名为《晋绥日报》)、《晋绥大众报》的社长以及一些刊物的主要负责人。他办的报刊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周文对革命根据地新闻报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的新闻报刊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简介:采访徐华之前,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出版界最高的荣誉奖项,“韬奋出版奖”所授予的往往都是德高望重、专业资深的优秀编辑和出版人。自1987年设立以来的20年中,评选标准之严、获奖难度之大、奖项含金量之高可见一斑。顺着这样的思路,记者本能地认为徐华也应该是军队出版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了。
简介:采访成洋时,得知他自己曾经也是军人,扛过"枪杆子",但在电视镜头前,他却是一派儒雅学者型形象;他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却登上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殿堂。他策划推出的30集大型系列片《中共政要话改革》,被专家誉为"首开全国广播界对中共高官系列专访的先河";他领导的《海峡新干线》栏目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栏目";他还被香港观众评价为"内地值得赞赏的主持人",在福建他被称为"专访台湾政要第一人"。
简介:理论理喻理性——冲动时冷静,激愤时理性。王松苗坚持“法眼”做新闻,追求正义、公平,更寻求着如何慰藉“受伤的心”王松苗是性情中人,这从他获得长江韬奋奖后,那充满豪气的获奖感言中就可见一斑:韬光养晦积蓄法治力量,奋发图强提升检察报力。
网络新闻叙述者分析——以玉树地震网络新闻报道为例
“爱心大使”——记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亓欣莉
为百姓办事无怨无悔——记“中华优秀人物”金奖获得者邹国英
职工维权的良师益友展示政策法律的平台——试评《劳动者报》“维权”专版
他们渴望温暖——采访北京市首次公开亮相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
性别传播:身份的建构与强化——访问加拿大性别与传播研究者基纳哈
新闻路上的跋涉者——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前卫报》记者王宏林
加强“三者”沟通 打造互动平台——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看军事新闻互动
公共健康话语网络的两种形态与关键影响者的角色:社会网络分析的路径
网络时代大众传播研究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受众研究和内容分析说起
春华秋实苦中来——记新疆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获得者胡维斌
移动直播的二次编辑策略——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直播报道为例
“媒体要做党的主动工具”——访“韬奋新闻奖”获得者、《香港商报》总编陈锡添
讲述打工者背后的故事——深圳商报《寻找第一代打工妹》系列报道采写谈
让农民开口说话的探索——《南方农村报》“评论牍者之声”版与农民表达权的编辑和办报逻辑
网络图片传播中的传者与受众——以北京交通大学网络平台中的学士服照片为例
党报的奠基人 大众化的开拓者——论周文对革命根据地新闻报刊事业的贡献
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美丽人生——记第十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长城出版社社长徐华
军营里走出的名主持人——记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福建东南卫视主持人成洋
让法治阳光温暖更多角落——记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