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力图在“中国的眼光”的方向下.通过剖析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及以往的艺术状态进行庄子式的解读。通过对具体艺术发展的相关事例剖析艺术的“无己”和“化”的状态,展示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精神力量之大.并揭露出艺术“无己”状态可以被伪艺术所利用的危险性。

  • 标签: 艺术 庄子 “无己” “游” “化”
  • 简介:  周维杰,号笨翁,1947年生,吉林省人,现任吉林省文化厅厅长、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受委托,我在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成、好友苏显双的陪同下,采访了周维杰先生.……

  • 标签: 始焰 焰维杰 维杰访谈
  • 简介:中国历来有“文第一,武第二”的说法。大概的意思是,作为“软实力”的“文”(文学艺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作为“硬实力”的“武”就不一样了,那是,你打不过人家你就完蛋。“赢者统吃”。

  • 标签: 美术评奖 金奖 一画 文学艺术 “文” 软实力
  • 简介:嵇康的“声哀乐”,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轼则集儒、释、道精神之大战,提出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论点,这是他对前贤追索后的甘苦之言,是其审美思想的集中表现。

  • 标签: 声无哀乐 审美思想 嵇康 中国美学史 表现 精神
  • 简介: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提到:"云霞荡胸襟,花竹冶性情……画家一丘一壑、一草一花,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1画家在为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丘一壑"息心""动色"的过程中,将看到的物象转化为心象,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才使得我们见到古人留下的宝贵画作。然而,一种成熟绘画形式的出现,不可能如"览者"对丘壑、花草那般动色,物象化为心象那么迅速。

  • 标签: 开宗立派 一丘一壑 心象 绘画形式 画论 李思训
  • 简介:漫画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它体现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挖掘。漫画语言也因其夸张幽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漫画艺术一直是中国美术中特点鲜明的独特门类。漫画在今天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传播途径的改变,图像资源通过新的媒体通道,变成了快速阅读,随之而来的对于人与社会的深刻反省变得越来越娱乐化,思想深度显得不够。本期[时代人物]推荐的老一辈漫画家缪印堂,留下了许多广为人知的漫画作品。重读他的人生与艺术,回到时代的情境之中,可以感受到老一辈漫画家对于漫画艺术的真诚与热爱,以及漫画创作的精神高度。[本期名家]所推荐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彦湖,潜心书法创作与教学。他既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对当代书法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思考。他的作品充满严谨的理性精神。他将形式的创新与探寻深深地植根于传统学养之中。本期[案边点滴]访谈刘万鸣老师,深入探讨了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他结合具体实践过程,详细讲解了素描如何在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中发挥积极的补益作用。

  • 标签: 漫画艺术 缪印堂 中央美术学院 漫画作品 漫画创作 理性精神
  • 简介:南非女艺术家德波拉·波因顿的艺术以具象的形态积极地征询传统、演绎当代,揭示了人的、社会的种种带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她的创作用非同一般的认知力和鲜明的指向性,超越了画面中原有的形象,把那些看似普通的、涵义的人或物,引向具有诸多象征意义的新视界;她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她自身具有的孤寂的内心情感,通过"涵义"的图式释放出来,在看似"平静"的画面中,赋予了作品诸多的象征意义。

  • 标签: 具象 传统和当代 无涵义 象征 图式
  • 简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广泛的借鉴和吸收传统民间艺术,创作出一批令世人瞩目的动画艺术片,形成了以独特的美术风格著称于世的"中国学派",剪纸动画片则是其中代表之一。

  • 标签: 阳刻 轴承运动 关节点 关键帧 无纸
  • 简介:在艺术实践中,画家对事物的感知与表现需要经过客观、主观反反复复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而最终落实在作品上。这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与客观发生碰撞的结果。若要解析这一过程的来龙去脉,需要开展艺术、视觉生理、心理、文化修养、爱好、情绪、艺术技能等多方面的跨专业综合性研究,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庞大的工程。

  • 标签: 语言转换 现象学 绘画 艺术实践 心理过程 视觉生理
  • 简介:清代张燕昌创"飞白印",颇有时誉。但是,后无来者,不数年即凋零衰败。从印学史看,入印书体曾经与社会通用文字同步,秦前用大篆,秦印用小篆,汉印用缪篆。唐、宋以后,九叠篆成为官印的标准字体,同时也有隶、楷书官私"朱记"印出现,隶、楷、行、草各书体印都得到过社会应用,但印章主体仍然以篆书为主。"非篆书"入印虽不乏尝试,有的形式甚至风靡一时,但终究未能取得成功。晚清赵之谦"印外求印",博取秦诏、汉镜、泉币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何赵成而张败、张微而赵显?原因何在?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一历史现象,以探究篆刻艺术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启发当今篆刻艺术传承创新。

  • 标签: 张燕昌 篆刻艺术 九叠篆 秦印 泉币 赵之谦
  • 简介:1969年系伦勃朗年,时值艺术家逝世300周年,在他的最新的作品目录上,还列着420幅画的标题。这份目录是由研究伦勃朗的专家霍斯特·格尔森整理的。在此期间,一大批研究者,即所谓的伦勃朗委员会,接过这个任务,编著下一本批判性的图录。有关画家早期的第一部分已于1982年出版。对其作品数目该再次削减。1985年,《戴金盔的男子》也终于被严格的检验者筛掉。在此之前,有人早已怀疑伦勃朗的作者身份,然而,直到1969年,才公开表示这种怀疑。在格尔森一书的书评中,艺术史

  • 标签: 伦勃朗 戴金 检验者 一本 艺术史家 一幅画
  • 简介:《徐闻印存》中有一首徐先生的《说印一首,步赵抟叔原韵》的论印诗,以行书写戍,是我们以前研究徐老篆刻时未曾见到的、后落“柏村老教授诗家诲正”年代不详,从文中看当在五十后所作。诗云:

  • 标签: 行书 篆刻 大师 反省 书写 年代
  • 简介:闻师逝世七周年之际,由西泠印社编辑出版的《徐闻印存》几经波折终于问世了。刘江、韩天衡先生为此书作序,受业李伟鹏、陈道义作跋,为此集增色不少。深切的怀念,由衷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读之令人感慨万分。书前附先生论印书法四幅,字字珠玑,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闻师的印艺和印学思想。

  • 标签: 《徐无闻印存》 印风 印学思想 印艺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 简介:虚实关系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根探源,揭示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并且从绘画理论中进一步讨论这一关系,以此来关注这一章法关系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美塑造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虚实 传统绘画 空白
  • 简介:米芾,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他不仅在当时的北宋就名震天下、享誉朝野,在南宋、元、明、清备代乃至当代的书坛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书法 艺术创作 米芾 学术价值
  • 简介:一代大家徐闻先生善于集字为联,其古文字书法创作很有特色,包括金文、甲骨丈、中山王篆三种类型。尤其是最早将中山王篆书引进书法创作,集联丰富,影响深远。其集联手法包含了文字的斟酌和选择,诗词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文学内涵的深化,内容包括美学的辩证、奖掖后学的观念等,体现了一代学者的高超综合学养。集字成联是书法家的心性表现,原创性强,难度亦大,非学者型书法家一般不敢染指。因此,研究一代大家徐闻的古文字集联,对书法家的创作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古文字集联 文化意义 中山王篆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