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江西景德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东晋起开始设,名新平。唐武德四年(621)就设县,称新平县。唐开元四年(716)更名为新昌县,县治设于寓20里的旧城,为县辖,因在县南(一说在昌江之南),故改名昌南。因此地盛产陶瓷,又名陶阳。唐天宝元年(742),改新昌县为浮梁县,仍为县辖。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款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称景德瓷器,于是昌南之名淹设,景德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 标签: 景德镇 明代民居 景德镇瓷 浮梁县 后天井 明前期
  • 简介:文章论述了宁地区大型土墩墓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等级、分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 标签: 宁镇地区 大型土墩墓 等级
  • 简介:作为齐文化发祥地的淄博不仅承载了两千余年的齐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是孟姜女故事的重要传承地,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与孟姜女故事相关的民间风物,本地的故事文本呈现出较强的现实性特征。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故事文本 现实性 山东 齐文化 发祥地
  • 简介:<正>1987年6月初,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丹阳发现一些火药炮弹丸,共重1187克,弹丸是在街头桥下挖出的淤泥中发现的.弹丸呈球形,大小不一,大的重2克,直径0.13厘米;小的重1克,直径0.11厘米.经化验弹丸含铅45%,含锡45%,初步考证,这种弹丸是火药炮弹丸.具有较强的杀伤力.类似这种弹丸,1986年9月在肥西县三河也曾发现过.丹阳,俗名小丹阳,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略要地,是天京通往皖浙的要道.太平军曾在此与清兵发生过激战.1858年天京被围,10月左军主将李世贤由太平府(今当涂)援天京,经小丹阳红蓝埠攻溧水县,将敌守将宜昌总兵虎嵩林军击溃,逃往溧阳(今溧阳县).太平军在天京西路以铜井、慈湖、采石矶为据点,又从小丹阳进据江宁,支援天京.和春派总兵戴文英等由溧水取道小丹阳,进兵慈

  • 标签: 丹阳 弹丸 太平天国时期 当涂县 天京 太平军
  • 简介:<正>1988年1月,在江苏省六合县西南的程发现了一批青铜器.经南京市博物馆派员赴现场清理,系出于一座春秋晚期的土坑坚穴墓中,编号为程三号墓.在同一地点,于1964年和1968年曾先后发现过两座墓葬(编号分别为程一、二号墓),与这次发现的三号墓相距仅百米,出土的铜器

  • 标签: 程桥 铜器 吴王光 吴国 相关问题 考古
  • 简介:街文化站,是群众文化系统的基层机构,也是直接作用于基层市民,为最基层群众提供即时、有效的文化服务的文化单位。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掌握其开展文艺活动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街文化站的文艺活动,必须重视地方文化特色,考虑到群众参与的便利程度,狠抓基层文艺队伍及文艺骨干的培养,做到一切为本土文化推广着想,一切为本地群众参与着想,一切为提升本地群文素质着想,才能办出既有特色,又有高参与度的文艺活动。

  • 标签: 镇街级文化站 文艺活动
  • 简介:<正>1987年8月27日,安徽省当涂县丹阳轧钢厂(位于古禅那院旧址)在建筑施工中,发现唐代赑屃(bìxì)块.赑屃,是我国古代大碑或御碑碑座刻成巨大乌龟状的专称.这次丹阳发现的赑屃,缺头,通体残1.8米,颈部直径0.34米,背宽0.86米,背至腹部厚0.52米,表面凿有龟壳斑纹,形态酷似乌龟,赑屃背上凿有一槽,系立碑所用,该槽0.46米,宽0.22米.目前,碑面、碑额尚未发现.

  • 标签: 当涂县 丹阳 龟壳 碑座 轧钢厂 颈部直径
  • 简介:我国将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村)遭到人为破坏。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一些江南水乡古镇在发展中埋河修路,填湖建房,失去了水乡古镇的特色。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

  • 标签: 中国 历史文化村落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 简介:明代各地遍设卫所,徐州卫即是其中之一,卫抚司隶属其下。在徐州明代地下城考古中,发现了一组组合式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以五开间的宽大厅堂为中心,两边附有厢房,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军备物品。根据厅堂前部出土的碑志可知该组建筑为徐州卫卫抚司公署。该组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结构较为完整,在目前徐州城市考古中较为罕见。

  • 标签: 明代 徐州卫 卫镇抚司 建筑遗址
  • 简介:1983年明5日上午10时149分,中国民航296号班机从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前往上海。当飞机飞临渤海湾时,以卓仁、安卫建、姜洪军为首的6人突然持枪冲到驾驶舱门口,用枪猛射驾驶舱门锁,踢开舱门后持枪闯入驾驶舱对机组人员射击,当即将报务员和领航员打成重伤。紧接着,武装暴徒又用手枪逼迫机长和领航员立即改变航向,向当时没有与中国建交的韩国飞去。

  • 标签: 劫机事件 后续 中国民航 驾驶舱 渤海湾
  • 简介:对于时下追逐时尚的后生仔来讲,每年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他们给母亲惊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母亲节”。这自然无可厚非,可我们不能老是钟情于西方舶来品啊,要知道,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是以孝道治天下的,翻开《二十四孝》看看,孝敬母亲的例子层出不穷,举不胜举。而在广州,西关顺母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

  • 标签: 《二十四孝》 “母亲节” 星期天 舶来品 乐道
  • 简介:南京红土出土的一批南朝泥塑像,是六朝都城建康地区同类遗物的首次发现。据分析,遗物出土地点与南朝延兴寺遗址有关。从制作工艺角度观察,红土南朝泥塑像经彩绘、施釉妆銮和入窑烧固等工序,与同时期百济泥塑像相似,属于同一制作工艺技术传统,而与北朝泥塑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南朝佛教文化对百济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南京红土桥 南朝泥塑像 延兴寺 制作技艺 百济 北朝
  • 简介:<正>本文试对江苏六合程三号墓(报告见本期)出土之盘、匜、(?)上铭文作一考释.一、盘:铭文隶定如次:工(?)大(太)叔(?)或自乍(作)行(?)工(?):吴国国号.典籍作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句吴即是吴.金文作工(?)、攻(?)、攻哉、工(吾攵)等.大叔:王之同母弟,即太叔.《左传》中有大叔段、大叔带、大叔仪、大叔遗、大叔文子(大叔仪).大叔僖子(大叔遗)均为王之弟.郑伯克段于(?)故事中的大叔段即郑庄公同母之弟段.(?):吴太叔名.铭文漫漶,(?)从句作,释(?)或释(?).《曾伯文(?)》中黄(?)之(?)作(?),(铭文—般作(?)),《曾仲大父(?)》黄之(?)作(?).(?)释,即越.考戊疑即寿越,考《集

  • 标签: 程桥 吴王 土盘 墓主 吴国 公元前
  • 简介:据清·乾隆《博山县劫载:“长城自峨岭之脊,东逾秋谷,接荆山,迤逦岳阳以东,逾淄水……”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有载,孟姜女哭夫而“城为之崩”,后“赴淄水而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淄河与齐长城恰在城子村一带交汇,由此推测,本地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大约与这一地理特征有关。

  • 标签: 文化风习 地理环境 地理特征 孟姜女 齐长城 列女传
  • 简介: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古老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古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与血液延续.为了让下-代有根可寻,有故土可守望,保护和开发传统古村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化传统历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等战略的提出,给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新机遇.

  • 标签: 发展现状 文化资源 发展设想 特色古村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承载着我国特有民俗的传统建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的祠堂,由于村民宗族意识淡化,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媒体关注度薄弱导致祠堂修复资金缺乏,祠堂功能日渐弱化,使其保存现状堪忧。为更好的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祠堂保护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应该掌握现存祠堂状况,增强祠堂保护意识,完善祠堂管理,创新祠堂存在形式。

  • 标签: 新韶镇 祠堂 新型城镇化 保护
  • 简介:<正>南湖位于余杭西南500米,东汉蓄天目万山之水成湖.近代因苔溪的疏浚,南湖遂渐干涸.1985年水产队在这里专营挖砂副业.1986年和1987年,在挖砂中陆续出土了10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石器.积砂厚约1.5米,器物均在砂底发现,难以分清文化层次.根据遗物分析,较早的有属于马家浜文化的夹砂腰沿釜、牛鼻耳罐,还有少量骨角器,也有腹部附加一周堆纹的罐和鼎,数量较多的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器皿及石器.在60多件黑陶器中,刻有较明显陶文和符号的有5件.1、黑陶豆1件(86C3—347),豆盘呈椭圆形,侈口,豆柄,竹节状,有镂孔,喇叭形圈足,通高16.8、盘径19.3×12.3、圈足径11.7厘米,烧成后在盘面两端刻有复线“山”字形符号各一,盘中心刻有4个同心圆,似一个太阳外围带有一圈光环(见图一).这一符号与上海青浦西漾淀水井所出鸟纹尊上的图案基本一致,与山东莒县凌阳河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文字也有相似之处.盘面刻有文字的同类陶豆在1937年何天行先生所著《杭县良渚石器与黑陶》一书中曾有述及,何先生还记录了其中8个文字,有7个字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其中3个与金文中同类字可以相对应,何氏认为黑陶文字为初期象形文,为古代越族文件的表现.

  • 标签: 刻划符号 马桥文化 黑陶器 余杭 良渚文化 形符
  • 简介:客家人是汉民族的支系,是不以地域划分的族群称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文化图腾。东莞市凤岗是客家人聚住的小镇,也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2007年以来,凤岗十分重视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把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地方客侨文化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三结合”,打牢基础、推广宣传、树立品牌,凤岗客家山歌受到省内及海外关注,特别是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客侨文化节和“两岸四地”客家山歌邀请赛,成为国内、港澳台及海外客家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海内外客侨的联谊纽带,并产生深远影响,鉴于凤岗对客家山歌发展和对侨务工作的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侨联先后被评定凤岗为“中国客家山歌之乡”、“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

  • 标签: 客家山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群众文化活动 客侨文化品牌
  • 简介: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六保"畲族村,畲民通过选择、失忆、补充、建构等方式,对当地汉族的汤夫人信仰予以采借和再编码,进行自我文化认同重构和社区文化整合。显然,在畲族漫长的历史迁徙和不可避免的畲汉文化涵化中,作为弱势族群和"迟到者"的畲族,往往基于文化适应策略和文化整合目标,对汉文化积极地采借、理性地选择、有目的地删改和补充,重塑族群文化认同。正是这种开放、理性的文化认同意识,构成了畲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永恒的动力。

  • 标签: 畲族 迁徙 文化认同 “六保” 汤夫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