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低渗透储层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相,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简介:结合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三段(简称沙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的四分法,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层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性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的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的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的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的CS段;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的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的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层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的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的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界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段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层序.本文以层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下切谷;湖侵期发育小规模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域和之上的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简介: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处于填平补齐阶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在200~1200m之间,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勘探工作。为此,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盆地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探讨,共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采用岩性、电性、地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再现了沙一段4个沉积亚段的沉积相展布规律: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分布在深泽—刘村低凸起、深南背斜以及宁晋凸起东北部,具有早期"大前缘小平原"、晚期"大平原小前缘"的沉积特征;衡水断层下降盘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白宋庄洼漕和榆科背斜一带分布滩坝。
简介: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气富集凹陷之一,面积230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8万吨。论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以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建立了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内部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的研究,对层序格架内的烃源岩条件、储集层条件等成藏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3套生储盖组合。综合分析表明,阿尔善组中下部、腾一段中部的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垂向上与烃源岩直接连通,可形成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在凹陷生油中心附近易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成为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简介: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简介: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3个亚相、7个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其演化的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2亚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简介:2014年4月20日,我会第八届侯德封奖评选工作委员会在福州召开了评审会。19名评选委员会委员到会。会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刘丛强院士主持。本次共评选出16名获奖人,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2014-04-28至2014-05-07)无异议,评选结果生效。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陈华勇,男,1976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汇聚板块边缘热液矿床成因与勘查。程和发,男,1976年11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矿物微孔对有机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控制机理研究。
简介: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半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体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简介: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的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的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的PRD05和中部的PRD04两个钻孔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的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的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但7630aBP以来,PRD04孔的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的粗,分选性比PRD05孔的差;埋深12.28m以上,PRD04孔的沉积物比PRD05孔的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的好。分析表明,9000~4200aBP,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的区域沉积。近3500年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大鳌沙的形成与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的位置在蛇地山和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m。
简介: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临南洼陷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3种成因类型。滑塌沉积以包卷层理、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变形岩层与未变形岩层叠置为典型特征。碎屑流沉积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分布较广,以突变的底部接触面、块状层理、泥岩撕裂屑、土黄色泥砾、突变或不规则的上接触面为典型识别标志。浊流沉积则以正粒序层理、底部冲刷面和槽模、薄层砂泥互层、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典型识别标志。滑塌沉积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斜坡根部,在滑塌沉积前方形成碎屑流沉积,碎屑流向前搬运的过程中,流体被稀释逐渐转化成浊流。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整体分为近源沉积、中部沉积和远源沉积3个部分:近源沉积主要发育具变形构造的滑塌沉积和厚层块状砂质碎屑流沉积;中部沉积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远源沉积以薄层浊流沉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