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2014年1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7例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X线检查诊断心脏压塞。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脏压塞的症状,立即停止心脏介入性治疗,采取心包穿刺术引流、心包切开引流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冠状动脉修补术等治疗。结果本院收治的487例心脏介入性治疗患者中发生心脏压塞并发症患者为3例,发生率为0.62%。发病原因为房间隔穿刺时误穿左心房壁、左心房壁受损,冠状动脉破裂及心包压塞。2例患者病情经X线片检查得以证实,另外1例患者X线片检查无异样,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病情。1例患者行心包穿刺术治疗,1例患者行心包切开引流术治疗,另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破裂冠状动脉修补术,治疗后3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病情恢复稳定,预后状况良好。结论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性治疗中一种极为少见并且较为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快速认清病因并进行恰当处理,是患者有良好预后的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和处理的具体方法,分析诊疗效果。结果200例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得到了有效的对症治疗,诊断准确率为100%(200/200),未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治疗前20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疼痛率为100.0%(100/100),其中1级疼痛58例、2级疼痛108例、3级疼痛34例;治疗后200例患儿的疼痛情况明显减轻,疼痛率为11.5%(23/200),23例患儿均表现为1级疼痛。治疗后患儿疼痛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原因较多,要对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学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患儿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共计82例,研究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为了深入分析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患者均需要运用两种诊断方式,即核医学、病理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实施核医学治疗,在此期间需要研究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诊断结果准确性、T3、T4、FT3、FT4以及TSH值。结果:患者运用病理学诊断良性甲状腺癌发生率为47.56%,恶性甲状腺癌发生率为52.43%,而核医学诊断良性甲状腺癌发生率为48.78%,恶性甲状腺癌发生率为51.21%,两种诊断结果差异度低(P>0.05)。结论:此次研究核医学在甲状腺癌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似,并且可以针对诊断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应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显著改善,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肺假性囊肿(TPP)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PP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15例患者均为胸部闭合性损伤。胸部X线片,9例表现为典型的肺内薄壁空洞病灶,可伴或不伴液气平面,6例病灶周围伴有创伤性湿肺的表现。胸部CT扫描能发现所有患者的TPP,其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病变大小5—75(32±17)mm。TPP位于左肺5例(33%),右肺7例(47%),双肺3例(20%)。所有TPP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TPP是一种少见的继发于胸部创伤后的良性病变,胸部CT扫描是诊断和评估TPP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单纯TPP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而伴有严重并发症的TPP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提高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水平,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感染源和感染的部位以及治疗的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眶下间隙与颌下间隙最多分别占总感染部位的22%、32%,且感染源主要以牙源感染为主,共29例占58%,对症治疗后,50例患者中,治愈为47例,好转2例,出现1例并发败血症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8%。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要综合多种诊断方式,准确快速的作出诊断,给予患者控制感染、对症、有效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处理,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其生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