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我院340例住院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尿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结果340例住院患者中124例患者标本NAG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7例患者标本β2-MG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例患者标本α1-MG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6例患者标本MALB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尿NAG检测对于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优于尿β2-MG、尿α1-MG和尿MALB。对于临床早期发现患者肾损害有一定提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82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划分到早期干预组(41例)和常规干预组(41例)。对两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血压情况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平均血压值没有组间显著性差异。在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早期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值(143.7±1.2)mmHg相较于常规干预组(161.3±1.5)mmHg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稳定血压,降压效果比普通护理干预模式明显,推荐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酮监测指导孕早期保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有早期先兆性流产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根据70例患者孕酮值不同,分为4组,第1组孕酮值小于31.8mmol/L共3例,第2组孕酮值处于31.8~47.7mmol/L共6例,第3组孕酮值处于47.7~63.6mmol/L共18例,第4组孕酮值大于63.6mmol/L共43例,分别给予黄体酮行早期保胎治疗。结果保胎治疗结果显示,第1组胚胎停育3例,流产率占100%;第2组胚胎停育2例,流产率占33.3%;第3组胚胎停育2例,流产率占11.1%;第3组胚胎停育1例,异位妊娠1例,流产率占4.65%,4组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孕酮监测指导可以帮助孕早期进行保胎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自主进食能力、行走能力。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单独行走数明显多于对照组,需搀扶行走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主进食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需协助进食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放射诊断,并将具体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资料、内镜检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在放射诊断表现中的8个不同新征象能够从根本上反映患者食管癌病理特征,其表现的形态学出现的改变和电子纤维镜观察的结果相同。结论放射诊断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完成定期、定性、定型、定位以及定量诊断等相关工作,从而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全面的指导,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运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探讨预后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1、2、3年生存率,分析早期宫颈癌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访结果显示,1年生存率为91.80%(112/122),2年生存率为87.70%(107/122),3年生存率为84.43%(103/12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早期产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研究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单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早期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情况分成观察组(存在骨量减少)50例,对照组(骨密度正常)50例,分析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孕期钙、维生素D摄入情况、体重指数、运动以及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产妇年龄、孕次、骨质疏松家族史占比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平均每日摄入钙量、平均每日摄入维生素D量、体重指数、平均每日运动时间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建立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产次、孕期钙、维生素D摄入情况、体重指数、运动以及骨质疏松家族史为发生产后早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多产次、孕期补钙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指数偏低、运动量少以及存在骨质疏松家族史是为产后早期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与早期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孕妇,分为不良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维生素D数值差异性和孕早期不良妊娠结局。结果不良妊娠孕妇维生素D缺乏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妊娠组稽留流产35例,自然流产发生14例;正常妊娠组人工流产39,继续妊娠10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孕早期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论是正常孕妇还是不良妊娠孕妇都存在缺乏维生素D情况,但是不良妊娠孕妇维生素D缺乏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因此需要注重不良妊娠孕妇维生素D补给,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