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卡维地洛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性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卡维地洛。对比两种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血糖均获得良好控制,但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比两组患者血脂代谢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均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加以使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血糖血脂产生较好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复杂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例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X线片的检查诊断,其中男性患者是10例,女性患者是1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0.1±1.5)岁。其中AO分型为,2例患者是B2型,8例患者是C1型,5例患者是C2型,5例患者是C3型。随访观察上述患者的骨折愈情况、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的时间是8.34±1.21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是3.45±1.01个月;20例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在其活动腕关节时出现轻度疼痛,3例患者出现部分受限。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正中的神经损伤、内固定物的松动、感染和腱鞘炎等。经过相关分析,有1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有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良、1例患者为可。结论在患者的掌背侧进行双钢板的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的复杂且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的愈合率较高,且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依从性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普通护理;45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依从性及情绪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15,P<0.05);(2)观察组患者在合理饮食、坚持锻炼、调节情绪、戒烟戒酒、定期复诊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13,6.77,7.05,7.34,6.95,P<0.05);(3)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HAMD及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t=6.75,11.23,5.31,13.03,P<0.05),组间比较,护理后HAMD及HAMA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9.35,9.8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依从性有积极意义,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精神情绪状态,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异体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关节炎、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21例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无掌侧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异体骨植入排异反应等并发症;1例出现背侧螺钉松动、背侧肌腱激惹。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锁骨钩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的效果,为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1组(n=30)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实验2组(n=30)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锁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1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胸锁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实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验2组,P<0.05。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P>0.05。结论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锁骨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术后恢复更好、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就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国家医院中护患比例不足是常态,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重,再加上患者的高要求,目前护理工作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为此,我们要加强对护士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提升护士的人文素养,使护士明白在工作中要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价值,认真、谨慎的工作,向患者展示护士的专业性,在工作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患者,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尊重患者,以此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是我们护理工作最终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育患者63例临床治疗思路构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片/HCG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补肾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妊娠22例,比例70.97%,排卵3例,比例9.68%,观察组妊娠31例,比例96.88,排卵1例,比例3.1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育,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劲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500例,并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非脑血管疾病患者235例作为参照组,证实为脑梗死患者28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超声结果。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6.15%,参照组检出率51.9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均回声不规则型斑块、溃疡斑块、低回声斑的发生率61.95%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好发部位,颈总动脉仅次之,梗死病灶侧的粥样硬化程度显著较健侧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是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进而发展为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多普勒超声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诊断,及早发现治疗对有效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20例2016年4月—2017年4月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再次骨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次骨折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总体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供临床借鉴。方法根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项目的相关要求对本市多个社区中年龄>35岁的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同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对临床疾患、危险因素以及亚临床靶器官损伤等指标进行定义,然后再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压水平对患者的总体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层。结果随年龄增加,人们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但对于年龄≥75岁的人来说,其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降低。2000名体检者中,有124名发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2%)。500例高血压病患中,低危者有337例(67.4%),中危者有132例(26.4%),高危者有31例(6.2%)。结论缺乏体力劳动、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年龄等都是高血压的几个常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力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甲组,采用常规药物予以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乙组,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予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且血小板活性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