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行保守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80例,给予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量患者腰椎骨密度及腰背部疼痛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五禽戏 穴位敷贴 骨密度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骨折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
  • 简介:目的观察椎压缩性骨折骨痂骨密度变化与病程长度的关系,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术前定位陈旧性椎骨折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腰1椎压缩性骨折(均经磁共振成像或SPECT-CT明确诊断)患者66例,年龄60~80岁,均为绝经后女性。按病程长度分为A组(对照组)、B组(新鲜骨折组)、C组(亚急性期骨折组)、D组(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组)。运用方差分析观察骨密度比率(腰1椎骨密度/腰2椎骨密度×100%)与病程长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密度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39,P〈0.05),在各组多重比较中,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压缩性骨折骨痂骨密度随病程延长而增加,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期骨痂骨密度较邻近椎明显增高,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双能X线骨密度仪不失为术前定位"责任椎"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陈旧性椎体骨折 骨痂 骨密度
  • 简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常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但术后内固定器械疲劳断裂及去除内固定后出现椎塌陷、矫正度丢失、后凸畸形重现等,日益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预防矫正丢失,已成为一项较热门课题,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矫正度丢失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椎弓根钉 椎体 骨折后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球囊扩张椎成形术对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共收治煤工尘肺合并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共42个椎,均采用局麻下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及术后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d、3个月疼痛缓解,肺功能改善。结论该术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肺功能。且比较安全有效。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椎体成形术 煤工尘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证明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是椎成形术(PVP)的理想填充材料。方法首先构建并验证了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构建成功,然后由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注射入椎弓根和已有骨质坍塌的椎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后椎的最大载荷。随后,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术构建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研究与对照相比注射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前和后山羊血清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最大载荷、椎的骨密度和微观三维结构的改变。结果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可以明显增加椎的最大压缩载荷和最大压缩应力明显增加(P=0.039、0.010),同时注射入已有骨质坍塌的最提椎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后椎的最大压缩载荷和最大压缩应力明显增加(P〈0.001,P=0.030);山羊骨质疏松模型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明显下降(P=0.018,P〈0.001),骨密度明显下降,骨小梁明显稀疏。注射入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后山羊骨密度明显增加,最大压缩载荷增加(P=0.0072),最大压缩应力增加(P=0.0024);椎骨小梁更加致密,孔隙率降低。结论本实验证明了BMP-2/VEGF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是椎成形术(PVP)的理想填充材料,可以提高椎的骨密度和强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 椎体成形术 动物实验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在扩大减压时利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部分技术,采用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3例,共193个节段,男76例,女77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岁。Ⅰ°~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70例,腰椎管狭窄症50例。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椎间植骨融合评定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Simmons法并结合CT检查。结果1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6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为TLIF侧,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2例术后1年出现腰痛,X线片示未融合。根据ODI及JOA评定显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1.6%,植骨融合率为98.7%。结论微创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融合率高,选择性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 微创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率
  • 简介:先天性脊柱畸形是由于脊柱发育缺陷导致的脊柱形态及结构功能异常,在婴儿中其发生率约为1/1000[1]。颈椎半椎畸形是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一种,常见于Klippel-Feil综合征,与胸腰椎畸形相比,此类畸形在临床上更为罕见。Deburge等[2]和Winter等[3]分别于1981年首次报道颈椎半椎畸形及其治疗方法,Ruf等[1]在2005年对其进行详细阐述。近年来,临床报道了多例颈椎半椎畸形病例,治疗方法各有不同[4-6]。本院2015年收治C5半椎畸形并上胸椎重度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胸椎 骨疾病 发育性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于过伸体位下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62~86岁,平均69.5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3年,平均3.5个月。测量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受累节段矢状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乎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15.8个月。Cobb角由术前的32.60°±3.82°改善至术后7.60°±1.68°,VAS评分及ODI由术前平均8.7分、88.6%改善至术后平均2.6分、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9.60°±2.06°,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2分和26.4%,与术后2d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短柄股骨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年轻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20髋)年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DorrC型股骨髓腔采用短柄生物型股骨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中男10例(14髋),女5例(6髋);年龄22~35岁,平均26.5岁。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Ⅱ级6例,Ⅲ级14例。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假柄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假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获16~41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15例(20髋)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2.1±8.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4.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P=0.000)。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短柄假与髓腔紧密压配。末次随访时20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15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矩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度(累及小转子)3髋。本组病例无大腿痛发生。结论年轻类风湿患者使用生物型短柄的股骨假可以得到良好的匹配并有效保留良好的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促进骨长入,短小的柄端在髓腔内的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的发生。

  • 标签: 年轻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 Dorr C型 短柄股骨假体 髋关节置换
  • 简介:全身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经常会因骨质疏松或椎转移性肿瘤发生椎骨折,椎后凸成形术和椎成形术已经成为这种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某些特定原因(如转移性硬膜外肿瘤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椎压缩所致的椎管短缩)导致的局部后凸畸形,需通过短时程外科手术减压并稳定椎。本文作者介绍了在行椎后凸成形术稳定椎时,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转移性肿瘤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开放式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open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mL,住院时间(6.2±2.4)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mL,住院时间(10.8±4.2)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性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的教学培养难度。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用户计算机接口 教育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