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缺陷和90年代国家干预的特征法国《景气》杂志1993年第1期发表的编缉部文章《国家的回归》(1993年5月12日出版的法国《经济问题》周刊作了转载),对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核心─—乘数理论及其缺陷、内生增长理论、90年代国家干预的...

  • 标签: 国家干预理论 外部性 凯恩斯 内生增长理论 乘数理论 90年代
  • 简介:在沈从文的20年代的都市小说中,"他者"成为建构风景的"装置";同时,"他者"也成为解读风景的"装置"。透过这种"颠倒"的风景"装置",我们不仅发现了风景话语中紧张对峙的权力关系,同时深切地感知到作家面对都市现代文明的恐惧、欲望与无法融入的焦灼,甚至是不被认同的敌视和愤恨。而这在沈从文的文化转向发生机制中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 标签: “他者”风景 阶级话语 经济话语 文化话语
  • 简介:20世纪20—30年代,出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和掌控乌克兰政局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在乌实行了乌化政策。作为扩大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乌化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在乌克兰化运动期间,乌克兰共产党员和政府官员基本实现本土化,乌克兰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年代后期,国外的反苏行动使斯大林非常担心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分裂苏联的前沿地带,乌领导人卷入党内政治斗争以及乌民众对农业集体化的强烈反对使斯大林确信必须收回给予乌的各项自治权利,用高压手段来控制乌的政治局势。到30年代后期,斯大林完全取消了乌克兰化政策。

  • 标签: 乌克兰 苏联 语言 文化
  • 简介:为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从1952年到1956年,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运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扫盲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这次扫盲实践,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值得借鉴:面向广大群众,把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普及上;寻找突破口,提倡并大力推行识字运动,制定计划有序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多方支持,充分保障,为大规模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做好准备;重视总结经验,讲求工作方法,适时指导扫盲工作。

  • 标签: 扫除文盲 识字教育 “速成识字法” 工作方法 经验启示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由农村人民公社化和城市人民公社化两部分构成。城市人民公社与农村人民公社相较有其复杂性,而城市又有"大、中、小"之分和类型的殊异,这使得各城市兴办城市人民公社的路径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历史档案为依据,对1960年代武汉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高潮及其衰落和武汉城市人民公社的规模、结构、弊端等进行初步考察,意在呈现一份"大城市"人民公社化样本,冀以推动城市人民公社化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 标签: 武汉 人民公社 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
  • 简介:50年代,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对胡适思想的清算运动,这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但对20年代,毛泽东作为胡适的崇拜者与胡适的历史联系却知者甚少。实际上,毛泽东早年的革命活动都受到了胡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过,在五四前期,胡适和陈独秀曾经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一时成了他的楷模。毛泽东1920年7月9日致胡适的信。印证了毛泽东的上述说法。信的全文是:

  • 标签: 毛泽东传 胡适之 驱张运动 埃德加·斯诺 知者 革命活动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繁荣,这种繁荣也带来了小说叙述模式的多样化,除传统单一的线形叙述模式外,一些更为复杂的叙述模式也深为作家们所青睐,包括交叉性的立体重叠叙述模式、蒙太奇的自由组接叙述模式、冥想式的个人化叙述模式等,叙述模式的多元并存对新世纪小说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

  • 标签: 小说 叙述模式 创作
  • 简介:20世纪40年代福州地区两次沦陷期间,日军所到之处,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连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也无一幸免,其毒辣手段更是骇人听闻。1941年4月18日。闽江轮船公司的一艘汽油轮船运载着260余名乘客,从福州台江码头开往闽侯县甘蔗乡。船到洪山桥附近的淮安角时,突然飞来一架日本军用轰炸机,向轮船投弹并使用机枪猛烈地向轮船扫射。

  • 标签: 福州地区 40年代 20世纪 日军 沦陷 轮船公司
  • 简介:1923年北京"驱彭挽蔡"运动发生后,中共成功介入学生运动并成为主导力量。五卅运动中,民族主义潮流高涨,国家主义派成为中共主导学生运动的主要对手。为了夺得学运权,中共采取了软硬两手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在政治宣传上坚决与国家主义派及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另一方面采取"统一学生运动"的策略,通过统一学联去争夺国家主义派及国民党右派的群众。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的学运政策发生重大改变,青年团的主要动员对象从青年学生转向青年工农。

  • 标签: 青年运动 学生运动 领导权
  • 简介:<正>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这个时候,为逼迫国民党投降,日军约10万人于5月初进攻黄河以北位于晋南、豫北的中条山地区。这一地区集结有国民党军15万多人。这些国民党军原以反共为主要任务,对日军缺乏作战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大部分采取避战方针。因此,虽然八路军主动出击,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作了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仍然全线溃败,不到20天损失兵力7万余人,丧失了中条山及附近边区的大片国土。蒋介石不肯动用包围陕

  • 标签: 大公报 新华日报 国民党军队 蒋介石 三次论战 周恩来
  • 简介:<正>苏联的集体农庄制度是十月革命以后,主要是在三十年代,在改造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农业制度。自从创立以来它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至今仍然是史学界、经济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这里仅就三十年代集体农庄制度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建立集体农业制度是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农业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迟缓,农奴制残余浓厚,小农经济占主要地

  • 标签: 集体农庄 三十年代 集体化运动 苏联 农业制度 全盘集体化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时,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制步伐,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并及时转变外交战略,迫使美苏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核打击企图,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

  • 标签: 中国 美国 苏联 核威胁 20世纪60年代
  • 简介:<正>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各种政治、经济矛盾集中,犬牙交错,极为复杂的地区,也是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激烈争夺的地区。中国是亚太国家,亚太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安全、四化建设和租国统一大业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加强对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是放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课题。

  • 标签: 亚太地区 地区经济发展 八十年代 发展中国家 超级大国 发展变化
  • 简介:九十年代,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代。不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能否迅速崛起,很关键的一条就看其是否抓住当前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采取新对策,加速发展。本文拟就九十年代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谈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乡镇企业发展 不发达地区 九十年代 加速发展 经济
  • 简介:1949年7月《湖北日报》创办伊始,便面临资金和纸张短缺的困境,之后《湖北日报》社创立对外印刷厂解决了上述困难。但"三反"运动来临,该报社为完成上级规定的"打虎"指标,发动群众相互检举和揭发,结果"遍地为虎",日常工作亦难以进行。此时上级权力机关为维持机关有效的运转,力图通过复查安抚人心,要求《湖北日报》社根据材料重新复查;同时也为维护运动合法性,要求维持贪污分子的比例。而新领导者在执行上级指示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促使报社有效运转,在复查中大量解放和安抚工人;另一方面也为维护既得利益,将干部树为运动开展合理性的证明。如此,运动在上级权力机关与新领导者的共谋中结束。

  • 标签: 《湖北日报》社 “打虎”运动 复查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改革、医药改革、信任危机、法治建设构成了我国医患纠纷演变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医患纠纷急剧上升,纠纷恶性化严重,医患诉讼一边倒,医疗机构负重前行。为化解医患纠纷,理顺医患关系,首先要加强医患关系的理论研究,尽快使医患关系法制化;其次医疗机构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真正的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再次,建立科学规范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发挥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监督调节作用,强化医院的质量管理,加强法治道德与医学教育,以达到医患关系的良性互动。

  • 标签: 20世纪 80年代 医患纠纷 经济改革 医疗保障制度 卫生体制
  • 简介:九十年代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王学玉由于中国已与国际经济体系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的格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的影响作用也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十四大之后我国所确立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这种国际环境有哪些推动作...

  • 标签: 国际环境 九十年代 改革开放实践 经贸关系 西方国家 深化改革
  • 简介:90年代亚太地区政治力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大国集中;二是中小国家联合。世界上最有影响的7个大国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它们是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这4个大国加上东盟构成当今亚太地区5大政治力量。它们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及其相互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亚太地区局势的发展和新格局的形成

  • 标签: 90年代 亚太地区 力量对比 大国集中 小国联合 三角关系
  • 简介:<正>回顾联合国的历程,它的建立、成长、发展无不与国际格局的变化紧密相联,而国际格局的变化又与各个时期大国地位的消长相关。联合国是一个充分反映大国在不同时期复杂关系的大舞台。联合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主要职能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在解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过程中几乎不能脱离大国干预的影子。本文仅就九十年代大国在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以反映在两极格局消失以后,联合国与大国的关系。

  • 标签: 联合国安理会 地区冲突 波黑冲突 预防性外交 《宪章》 九十年代
  • 简介:美刊2003年4月号刊登了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题为的文章,认为美国90年代的经济扩张打上了深深的新自由主义烙印:资本收益急剧上升,劳动收益下降,边缘国家利益受损加剧,对金融资本控制下降,经济投机盛行,形成泡沫经济和过度投资,--这些因素将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长期难以摆脱衰退.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90年代 美国 经济扩张 经济投机 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