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咋一听来,“散书”的说法很费解。那天京华老友在长话中说,他们有些上年纪的同行,正在散书或考虑散书。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原来“散书”之说,出自一位德高望重的世纪老人,前辈作家,大意谓少年是集书的时候,
简介:概述国内外电子辞书的出版简况,分析电子辞书的优势及发展前景。阐述辞书的电子版与印刷版、电子辞书的光盘版与网络版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
简介:<正>关于“散”的本义及其本字,在现有辞书中都没有切实明确的阐释。我国新近编纂的《汉语大字典》(下简称《大字典》),在“散”字字头下,首先以引代释:“《说文》:‘散,杂肉也。从肉,(?)声。’王筠句读:‘散字从肉,故说曰杂肉。实是散碎通用之字,故元应取杂而删肉也。’林义光《文源》:‘散为杂,无杂肉之义……(古)从月不从肉,月即夕字,象物形,本义当为分散之散……经传皆用散。’”从以上引文看,《大字典》编纂者对“散”字本义为“分散”之说是认同的。可是,《大字典》在随后的义项排列中,却把
简介: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因而最讲究艺术性。诗歌在结构上讲究曲转,讲究披花拂柳,蜿蜒迭宕;诗歌可以用典,但“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诗有无理之理,苏轼总结出一条重要的诗美学原则叫“反常合道”。反常,即违反常情,常理,常识,但合乎诗情,诗理,诗道。
简介:1“基础”研究本文所说的“基础”,在德语中叫grundlagen,在英语中叫foundations,意思是学科立足的根基,而不是“初步”或者“入门”。
简介:<正>1辞书学就是辞书编纂学,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研究中心在“编纂”。语文词典、百科辞典、专科辞典都要编纂。“编纂”就是它们同属辞书学研究对象的基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都可分为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在科学发展史上,基础理论学科常有越分越细的经历。
简介:文章从七个方面记述徐州方言的某些词法和句法现象:(一)几种特定格式;(二)双音节叹词;(三)语末助词“起来的”;(四)语气词连用;(五)程度副词“甚”;(六)动词后缀“-拉”和“-登”;(七)特殊的独词句。从中反映出徐州方言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语法特点。
简介:<正>二王杂帖是六朝俗语词研究中极可信的素材,钱钟书先生、郭在贻先生曾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专门研究二王杂帖的专著问世。笔者以严可均辑《全晋文》中的二王杂帖为基础,参之以《淳化阁帖》、《淳化阁帖释文》、《淳化阁帖考正》等书,择其费解之语词,零散释出。喜迟《全晋文》卷二十二·王羲之杂帖(以下只列卷次):“云卿当居此,喜迟不可言。”按,“喜迟不可言”即喜悦不可言。“喜迟”为同义复词,迟乃“夷”之假字。《诗经·四牡》:“周道倭迟”,《经典释文》:“迟,《韩诗》作夷。”迟、夷同为脂部字,例可相通。夷,悦也。《诗经·
简介:<正>一、汉语与民族思维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思维习惯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从语言本身也可以直接探讨民族思维的特点。汉语所体现的汉民族思维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辩证性、具象性。
散书偶感
电子辞书散论
“散”本义及其本字初探——兼议《汉语大字典》释《散》
诗歌艺术散论
语法学基础散论
辞书与辞书学散论
徐州方言语法散札
二王杂帖语词散释
汉民族语言之文化通约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