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犹太组织是参与和影响美国民权事业中的一支关键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大约20年间,犹太组织通过内部优化整合,能力明显提升,并充分利用美国国内外时局,开展了一系列被称为“群际关系运动”的民权行动,从整体上塑造了有利于少数族裔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在参与“群际关系运动”中,主要犹太组织之间在理论认知、策略选择、主要途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犹太民权运动引领、支援了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开展的民权斗争,改变了美国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犹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效提升了犹太人在美国的社会政治地位,锻造了更加自信、成熟、强大的犹太组织网络,塑造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政治中的自由派形象和声望。
简介:1968这一年在西方工业国的集体记忆里留下了各种的深刻烙印。对保守者来说,这是一个社会与政治价值观坍塌的开始;而对全球左派而言,它带来了社会与政治自由化。学生要求全面的民主,要求结束越南战争和更多的社会自由。"1968"年这一概念下集中了众多因素。美国和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的新左派尽管都经历了政治激进化和理论新建的过程,但是其影响力却体现在长期的、首先是新的生活方式之中。"1968"年发生的那些事件,造成了以社会地位的不同为背景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化和集体化,但也并非其唯一的起因。价值观转变的冲动是青年整体的诉求,要求生活质量和自我决定权而不接受作为规范的工作纪律、道德纯洁和责任义务。尽管新的挑衅及交往战略在学生运动中做了尝试,普遍的个体化和民主化以此得以加速,但并非由此引发。它是19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国家的复杂的现代化过程的一部分。
简介:日军基于其侵略利益需要,占领香港后推行“归乡”政策,强迫广大香港居民回到他们在内地的故乡或原籍,形成大规模、长时期的“归乡”运动。归乡运动是日占时期香港战略地位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利益和战略意图。与通常难民运动的无序状态不同的是,归乡运动是占领地当局主导和有效掌控下的人口转移,并有同乡会等团体的奉命参与和汪伪政府的配合演出,而抗日政权的救侨工作也可以说是为之被动地作“善后”工作。归乡政策对于归侨来说,是“人遣大陆,财物留港”的掠夺性遣返;归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充满杀机,归乡之路是归侨的“死亡之旅”,其残酷性非普通难民运动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