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在婴幼期诊断与评估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婴幼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综合婴幼儿体检时发育评估状况,进行孤独症诊断。结果120例婴幼儿中,总分阳性率为7.5%,其中男性总分阳性率为7.9%,女性为6.3%,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婴幼儿在部分领域例表现出落后现象,且随着年龄增长,落后程度逐渐加深。结论儿童孤独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于婴幼期进行诊断与评估,可及早发现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促进婴幼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孤独症 婴幼期 诊断 评估
  • 简介:摘要儿童之所以会产生孤独感,主要原因便是缺失足够社会技能,因此,对孤独感儿童施以有效社会技能训练具有非常显著现实意义。参考社会技能训练理论,研究人员普遍从情感、认知以及行为角度训练儿童社会交往技能。本文主要从行为塑造、榜样策略、角色扮演以及系统训练四个方面,对孤独感儿童进行社会技能训练。

  • 标签: 社会技能训练 儿童 孤独感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孤独症患儿早期家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60例孤独症患儿,依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6例,对照组患儿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4例,观察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病情发展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孤独症 家庭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孤独症是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病症,难以治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痛苦。文章分析了孤独症患儿母亲心理特征表现,包括自责、负罪感、焦虑、抑郁等,以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患儿母亲情绪影响,据此提出实施心理干预要点。

  • 标签: 孤独症 心理特征 心理干预 影响 要点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可能终身影响患者社会交往和学习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主要应用相关量表进行诊断,主观性较强,稳定性较差。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探索了ASD患者在脑结构及脑功能异常改变,试图为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客观依据,争取到宝贵治疗时间。该文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关于磁共振成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中进展。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感觉异常表现。方法使用自制儿童感觉异常调查问卷收集研究资料,以照顾者填写方式,对26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3岁以下为幼儿组,n=110;3~6岁为学龄前组,n=159)感觉症状进行调查,与175例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ASD组感觉异常症状总发生率为95.17%,高于TD组78.86%(χ2=28.224,P<0.001);ASD组多感觉域症状发生率较高(84.77%),与TD组(63.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8,P<0.001);ASD幼儿组感觉症状发生率为98.18%,与TD幼儿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0,P=0.073);ASD幼儿组多感觉域症状发生率较高(85.19%),与TD幼儿组(6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P=0.006)。在感觉症状4个项目(听觉过度反应、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和触觉感觉寻求)严重程度调查中,前3项ASD组中重度比例分别为66.67%、72.08%和61.54%,高于TD组46.81%、56.36%和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9.652,P=0.002,χ2=7.822,P=0.005,χ2=4.631,P=0.031);而在感觉症状4个项目严重程度调查中,ASD幼儿组与TD幼儿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感觉症状4个项目的功能损害调查中,ASD组感觉症状导致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8.55%,65.99%,63.25%和48.87%)均高于TD组(45.74%,28.18%,26.92%和27.12%)(χ2=12.814,P<0.001;χ2=40.456,P<0.001;χ2=11.429,P=0.001;χ2=7.930,P=0.005),ASD幼儿组在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两项中,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65%和55.56%)均高于TD幼儿组(分别为31.58%和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内ASD幼儿组和ASD学龄前组在感觉症状发生率和多感觉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觉异常症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具有普遍性;其感觉症状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感觉域;在幼儿期,ASD幼儿感觉症状并不容易与典型发育幼儿区分,应全面关注ASD儿童感觉症状发生、数量、程度和功能损害等详细情况。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觉异常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设施行为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64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方式,观察组常规饮食干预基础上采用口肌训练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饮食行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饮食行为评分差异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饮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肌训练 孤独症儿童 摄食行为障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91-01
  • 简介:摘 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及重复刻板性行为、兴趣活动单一狭窄为核心症状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 ,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 ASD干预措施越来越多 ,应用行为分析 (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治疗 ASD方法 ,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 ,现已广泛应用于 ASD儿童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析基本理论、作用及与其它干预方法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应用行为分析干预
  • 简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许多研究发现ASD患儿免疫功能异常。该文综述了ASD免疫学异常研究进展,包括免疫细胞、抗体蛋白、补体、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异常及他们与ASD之间潜在关系,同时阐述了母体免疫激活等与ASD发病相关免疫学影响。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免疫异常 母体免疫激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孤独症为一种广泛发育性障碍疾病,据国外报道,患病率约为2~13历,且有逐年增多趋势。早期训练、坚持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帮助。国内文献对孤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研究较多,针对训练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年龄小、无语言能力患儿训练。为此,我们对2004年1—12月在我院做孤独症训练19例患儿进行了以模仿训练为主训练,探讨模仿训练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期训练 男性患儿 坚持治疗 孤独症 模仿 发育性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围绕儿童孤独症患者开展对比实验,针对家庭综合护理对其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实验时间于2022年2月--2022年8月内进行,参与样本共计70例,均选自在我院进行治疗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参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运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对两组患儿护理前以及护理半年后ADQ评分、CARS评分数据做具体统计并深入分析。结果:两组间护理前ADQ评分、CARS评分差(P>0.05),护理半年后,采用家庭综合护理研究组数据呈现优势,相比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孤独症患者运用家庭综合护理,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综合护理 儿童孤独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分析TMS治疗对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医院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时段收治了52例孤独谱系障碍患儿,依照双盲法均分,人数26例/组。参照组开展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开展TMS治疗。分析比对康复效果、家属心理韧性、刻板行为、社交行为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康复效果分值低于参照组、家属心理韧性分值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刻板行为、社交行为概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TMS应用在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康复中,小儿社交障碍行为得到改善,刻板行为减轻,家属心理韧性提升,获得较高康复效果。

  • 标签: TMS 孤独谱系障碍 小儿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家庭护理用于小儿孤独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本科接诊孤独症患儿6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早期家庭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CAR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CARS评分,试验组数据(31.27±4.16)分,和对照组数据(40.39±5.1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ABC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1.37±7.23)分,和对照组数据(90.49±8.65)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小儿孤独症用早期家庭护理,康复效果更好,社交行为能力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孤独症 影响 早期家庭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综合护理在儿童孤独症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治疗8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家庭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ADQ评分(67.35±5.23)高于参照组(60.12±4.34),CARS评分(29.23±1.22)低于参照组(32.8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综合护理可改善儿童孤独症患儿适应能力和症状,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综合护理 儿童孤独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