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该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室间隔破裂穿孔常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穿孔部位多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60~69岁)、女性、缺乏侧支循环和广泛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右室梗死(常可导致低血压)、无心绞痛病史。患者多存在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严重不良。室间隔破裂的预后很差。内科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注重体征及尽早行超声心动检查是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关键,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并力争外科手术的机会能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室间隔穿孔的影像学与电学特征,探讨规避室间隔穿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的患者40例,术中使用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有无室间隔穿孔,分为穿孔组(7例)及非穿孔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心室导线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功能等指标。结果穿孔组与非穿孔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导线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孔组的导线阻抗趋向低于非穿孔组[(707.000±170.321)Ω对(822.727±225.071)Ω,P=0.208],穿孔组的导线阈值略高于非穿孔组[(0.843±0.310)mV对(0.797±0.303)mV,P=0.7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感知、阈值、阻抗等参数不足以判定是否发生室间隔穿孔,需寻找更有效方法以协助判断,提高左束支区域起搏导线植入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3例完全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体会,分析手术要点,探讨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展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63例,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血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腋下打孔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胸壁打3孔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43min,平均(34±9)min。体外循环时间45-78min,平均是(55±19)min;术中扩大切口2例,术后二次止血1例,房缺残余漏1例,股动脉断裂1例。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的,符合现代健康理念。
简介:目的总结微创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术治疗VSD的患者86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并确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释放,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86例VSD患者中84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7.67%,2例封堵不成功转体外循环下修补.随访6~24个月,无残余漏,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配合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封堵VSD技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10例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探讨全胸腔镜技术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从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用全胸腔镜行房间隔缺损边边缝合术7例,3例心包补片。体外循环时间113-230min(178.3±33.6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0~89min(71.1±13.25min),手术时间234-323min(282±32.84min),机械通气时间180~255min(215±24.83min),ICU停留时间19~55h(32.9±13.61h),胸腔引流30-120ml(80±42.07)结果:全组无死亡发生,1例右下肢坏死。随访3个月无近期死亡,复查心脏彩超示:无残余漏。结论: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心脏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切口小而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79例VS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单纯型50例,膨出瘤型28例,肌部VSD1例。选用Rashkind双伞闭合器2例,Sideris钮扣闭合装置16例,AmplatzerPDA封堵器45例,Amplatzer偏心型膜周部封堵器11例,Amplatzer肌部VSD封堵器1例。结果79例患者75例封堵成功(94.9%)。术后新出现心律失常31例(41.3%),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22.7%),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8%),室性早搏3例(4%),间歇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2.7%)。1例患者术前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第4天心电图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伴发阿—斯综合征。经紧急开胸心脏挤压,气管插管,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复苏成功,出院时患者心电图恢复至术前状态。其余25例束支传导阻滞,其中5例应用强的松30mg/日,一周后仅有2例存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存在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室性早搏,2例为一过性,1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院时室性早搏仍有591次/24小时。结论经导管封堵VSD,出现心律失常达41.3%,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手术中减少手术输血对患儿输血量、安全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患儿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4~1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少输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减少输血组:(1)麻醉后根据血压情况经中心静脉缓慢放血5 mL/kg,储存入专用枸橼酸抗凝储血袋置4 ℃恒温冰箱中保存;(2)从切皮开始严密止血,锯开胸骨止血后,全身肝素化,回收创面出血,使用自体血回收装置;(3)尽量缩短体外循环管路,术中红细胞比容(Hct)在0.18~0.20以上不输注红细胞,停体外循环后,回输膜肺及管道余血;(4)术中足量使用抗纤溶药物,鱼精蛋白中和后使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回收血液;(5)应用止血药物和止血材料;(6)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避免血压过高引起出血,避免盲目补液,减少不必要的血液稀释;(7)术后早期鼓励患儿下床活动,改善患儿胃肠道活动,以达增强营养的目的。对照组:(1)不常规术前预备自体血;(2)主动脉插管前全身肝素化;(3)常规体外循环装置;(4)ICU常规治疗。对2组患儿一般情况、红细胞输注率、平均红细胞用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脱离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部感染率、二次气管插管率、二次手术率、转中胶体渗透压(COP)及转中、术前、术后、出院时血红蛋白量、Hct等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儿均顺利康复出院,减少输血组红细胞输注率为22.22%(8/36例),对照组红细胞输注率为83.33%(30/3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2,P<0.05)。减少输血组红细胞用量为(1.56±0.68) U,对照组红细胞用量为(4.26±1.12) 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P<0.05)。减少输血组术后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2.35、2.22,均P<0.05)。2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脱离呼吸机时间、出院时血红蛋白量、出院时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85、0.85、0.72,均P>0.05)。2组肺部感染率、二次气管插管率、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6.36、55.33、55.33,均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中采用减少手术输血安全可行,且有助于减少室间隔缺损患儿围术期血液用品数量,节约住院费用,减少输血并发症。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患儿3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在TEE或TTE引导下经皮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即刻通过超声评估封堵治疗效果。术后定期返院复查随访。结果 本组男性患儿18 例,女性患儿12 例,患儿平均年龄(2.8±1.1)岁,平均体重(14.1±3.1)Kg,平均室间隔缺损直径(3.2±0.8)mm。30例患儿中,8例患儿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22例患儿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所有患儿经皮介入封堵均成功完成,无中转经胸小切口封堵或开胸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3.7±7.8)min,平均住院时间:(4.0±0.7)天。所有患儿均接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5.4)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瓣膜返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在疗效相同的前提下,避免了X线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损伤,安全有效,有广阔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来院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的40例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加入常规护理之外的心理护理,并进行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观察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患者的各项实验观察数据(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患者。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病患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临床护理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