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髓牙周综合症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牙髓牙周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牙髓继发牙周病变8例、牙周继发牙髓病变7例、联合病变20例。根据患者病变种类不同进行分型治疗,随访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牙髓继发牙周病变8例,总有效率为87.5%;牙周继发牙髓病变7例,总有效率为85.7%;联合病变20例,总有效率为70.0%。联合病变较前两种病变治疗效果均差。结论根据牙髓牙周综合症形成病因不同分型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但牙髓病和牙周病病变程度均较重的联合病变预后不佳,及时诊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喂养方式与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牙合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280例具有完整乳牙列的儿童,记录他们的喂养方法、龋齿补牙数及前牙反牙合情况。结果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及前牙反牙合发病率均最低,与混合喂养者、人工喂养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混合喂养者与人工喂养者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母乳喂养对预防乳牙龋齿及乳前牙反牙合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TipEdge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伴有重度深覆黯和深覆盖错骀畸形不同治疗阶段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样本包括恒牙初期伴有重度深覆黔和深覆盖的前突错殆畸形患者23例,平均年龄13.6±1.8岁。上颌均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第二双尖牙14例,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9例,并使用Tip—EdgePlus技术治疗,治疗前、第一期打开咬合后、第二期关闭拔牙间隙后和第三期正轴完成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治疗后患者覆黯、覆盖和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打开咬合发生在第一期,覆殆从5.35mm减小到0.52mm(P〈0.05)。上颌切牙的倾斜度U1/SN第一、二期分别减小20.21°和7.56°(P〈0.05),第三期增加10.16°(P〈0.05);上中切牙突度U1-AP第一、二期分别减小6.41mm和2.79mm(P〈0.05),第三期增加2.19mm(P〈0.05)。结论未使用额外支抗的Tip—EdgePlus技术能够成功矫正伴有重度深覆殆和深覆盖错骀畸形,打开咬合发生在治疗第一期,第三期能够控制上切牙的根舌向转矩移动。
简介:为了避免使用临时性的可摘义齿,维持患者的口腔功能、美观与生活质量,一种临床方法可以帮助牙周受损患者恢复全口缺牙状况:即全牙列拔除后即刻种植,并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性丙烯酸树脂固定桥修复。本实验共选择了23位牙周受损患者(11位女性.12位男性:4位吸烟者,4位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取研究模型并确定垂直向咬合关系。根据外科手术导板或是牙槽骨状态,大部分患者沿牙弓植入了6颗Straumann种植体,多数位于上颔最末端的种植体都有轻度的倾斜以使其位置更靠远中。共计植入168个种植体(其中Straumann146枚,NobelBiocare10枚,Biomet3i8枚,Lifecore4枚;上颌植入83枚,下颔植入85枚)。有74枚上颌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种植体初期稳定性[ISQm]〉70).9枚延期负载(ISQm≤70)。下颌85枚种植体全部进行即刻负载(ISQm〉70)。种植前如果未制作固定桥.则在手术过程中取模制作。临时修复体在术后48h内就位(粘固或螺丝固位)。2个月后取终印模,制作种植支持式烤瓷熔附金属冠.通过粘结或螺丝固位于6枚种植体上作为最终修复体。在植入的168枚种植体中.108枚为即刻种植.159枚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只有2枚种植体没有发生骨整合(上、下颌各1枚),3年累积存活率达到98.74%(上颔98.65%.下颌98.82%)。在所有26个即刻负载的修复体中(上颌12个,下颌14个),6个是粘结固位.20个是螺丝固位,3年累积存活率达到了100%。在牙周受损患者上、下颌中进行即刻负载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其临时修复体与最终修复体的累积存活率可达100%。
简介:目的:评估采用不翻瓣技术在无牙[牙合]下颌骨种植的2个与4个种植体,其所支持的螺丝固位金属烤塑跨牙弓修复体在即刻修复下颌无牙[牙合]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来自两个不同试验中心的60位患者随机分组:30位患者被分配到all-on-2组,另外30位患者被分配到all—on-4组。以至少40Ncm的扭矩植入种植体.并即刻负重。通过对修复体、种植体是否失败.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8位患者进行了翻瓣处理。2位患者的2个种植体因没有达到计划植入的扭矩而被更大直径的种植体立即代替。即刻负重4个月后.没有发生1例种植体脱落或种植失败。1例生物力学并发症在all—on-2组发生,4例发生在all-on-4组。在并发症方面,all-on-2组与all-on-4组之间以及两个试验中心都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这些负重后4个月的初步试验结果提示.仅仅2个种植体就可支持即刻负重的下颌骨跨牙弓固定义齿修复。长期的疗效(10年左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中不同正畸力对牙槽骨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9-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力组、中力组、大力组(各9只),分别施加0、0.29、0.49、0.98N正畸力,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压力侧RANKL的表达。结果对照组RANKL有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破骨细胞的胞核,正畸加力各组RANKL表达主要分布于压力侧牙周膜及骨改建区的破骨细胞,在基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也有表达,且其黄染程度强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牙周组织压力侧不同程度地出现血管被挤压、玻璃样变区和骨吸收陷窝。正畸力与RANKL的表达呈正相关(r=O.834,P〈0.01)。结论正畸力与大鼠牙槽骨压力侧RANKL的表达呈正相关,且0.49N为促进RANKL表达的最佳力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拔除乳牙开窗减压术+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自2006~2012年就诊的11例替牙期含牙囊肿患者,年龄7~11岁,男5例,女6例;8例为下颌骨含牙囊肿,3例为上颌骨含牙囊肿。9例囊腔内含牙1枚,1例囊肿含牙2枚,1例囊腔含牙3枚。所有患者均为拔除乳牙后行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间隙保持器保持拔除的乳牙间隙。随访1~4年至恒牙胚萌出,观察患者面部畸形、囊肿大小变化、囊肿周围骨质骨化过程及囊内牙胚的萌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囊肿囊腔均消失,患者面部形态改变得到纠正,未见颌骨畸形。4例患者恒牙轻度错位畸形,7例患者牙合关系接近正常,5例患者恒牙较对侧明显提早萌出。X线检查显示原颌骨密度减低影均消失,恒牙胚牙根发育正常,2例牙根有弯曲表现。结论拔除乳牙开窗减压术+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手术简单,创伤小,能消除面部畸形,颌骨、牙和牙胚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是一种良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特征的头影测量敏感指标。方法选择65例正常[牙合]、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选择6种唇部软组织侧貌分析法的14个头影测量项目对145个样本进行测量,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并对判别结果进行ROC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获得判断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的敏感指标。结果多因素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4个测量项目中LLSnFH、UL-B线、Lip-Diff及H角对Ⅲ类错[牙合]侧貌的判断更有意义。进一步研究中,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这四个有较好诊断意义的测量项目里,LL-SnFH更适合诊断凹面型,其AUC值(areaunderthecurve,曲线下面积)为0.970,Lip-Diff及H角更适合评价Ⅲ类错[牙合]侧貌的治疗效果,其AUC值分别为1.000和0.919。此时三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结论Lip-Diff是骨性Ⅲ类错[牙合]侧貌评价的一个较理想的指标,相对于其他传统侧貌测量参考线,能兼顾到较好的诊断能力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能力,使用上更加方便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