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2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5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开复位配合外固定器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与石膏固定治疗方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Kato-Katz与醛醚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定性与定量的效果。方法以Kato-Katz与醛醚法联合检出的38例日本血吸虫卵阳性患者的结果为金标准,将Kato-Katz与醛醚法的检测结果分别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Kato-Katz与醛醚法的虫卵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1.58%和89.47%,经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阳性患者的平均EPG,Kato-Katz法为醛醚法的3.6倍;但Kato-Katz法的材料费与标本制作费比醛醚法低2.33倍。结论日本血吸虫卵的检出率Kato-Katz与醛醚法相近,但血吸虫病感染度,Kato-Katz法的EPG值远高于醛醚法,在进行血吸虫病的定量研究时,应采用醛醚法为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性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住院部以及体检中采集的待测血清标本30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同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值血清和300份待测血清标本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GICA法的测定结果。结果ELISA法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0.5ng/ml,GICA法对HBsAg的最小检出量为1.0ng/ml,因此,GICA法对HBsAg的敏感性低于ELISA法;ELISA法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22.67%,GICA法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20.33%,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对HBsAg阳性检出的符合率为97.1%。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BsAg的阳性检出的符合率较高,且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因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急诊HBsAg检测、初筛检查以及标本量相对较少的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但由于其敏感性较低,所以,不适用于大批量的HBsAg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稳定期舒利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舒利迭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可保证治疗效果,保障患者预后。
简介: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23-01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在治疗中不给予对照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给予实验组患者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存活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Maje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Lindahl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6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独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四项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36.09±10.15)分、(36.40±8.13)分、(34.34±5.20)分以及(31.09±1.16)分,和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四项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后,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