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2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季节、感染病原体、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诊疗措施等。结果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以肺炎和上感为首位病变,依次是哮喘、肺结核等,患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冬季流行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呼吸道疾病,但婴幼儿容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童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结论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所以临床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消化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为器官系统整合模式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至12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8级和201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1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58人采取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2018级56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临床见习表现评估量表(分为主动性、医学基础课程掌握情况、临床医学课程掌握情况、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英语水平5个维度)对两组医学生在消化系统临床见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其主动性维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25.90 ± 2.56)分比(21.50 ± 5.34)分,P = 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的解剖与组织胚胎学[(8.40 ± 1.08)分比(6.90 ± 1.52)分,P = 0.020]和医学影像学[7.70 ± 1.16)分比6.50 ± 1.08)分,P = 0.028]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思维能力维度中,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得分低于传统教学模式组[(20.80 ± 2.25)分比(24.40 ± 3.95)分,P = 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组在医学英语水平维度的评分[(7.50 ± 1.27)分比(8.00 ± 1.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1)。结论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对部分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课程内容的掌握,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医学英语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预测模型,为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为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Scopus、ProQuest、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网,搜集关于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3日。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共纳入11篇文献,共11个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其中6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3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10篇文献报告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内部验证,1篇研究进行了外部验证,预测性能指标AUC为0.670~0.945,10篇均>0.7,预测效能较好。预测模型中包含较多的预测因子为中心静脉导管、年龄、感染、肿瘤和手术。10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但所有模型适用性较好。结论儿童VTE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倚。未来应规范报道模型构建验证的全过程,以减少方法学偏倚,应侧重于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更新,不断改进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43例住院的MSA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并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MMSE总分9~30分,认知障碍86例(60.1%),轻度58例(40.6%)、中度27例(18.9%)、重度1例(0.7%)。MoCA总分5~30分,认知障碍111例(77.6%),轻度69例(48.3%)、中度35例(24.5%)、重度7例(4.9%)。单因素分析显示,MMSE总分及MoCA总分与年龄、发病年龄、老年、性别、病程、MSA类型、直立性低血压(OH)、尿潴留、肛门括约肌肌电图(ASEMG)阳性、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及残余尿量无明显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空腹血糖是MMSE评分提示的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OR=2.224,95%CI:1.108~4.462,P=0.024);MSA-C型(OR=3.905,95%CI:1.302~11.713,P=0.015)和TG(OR=3.494,95%CI:1.061~11.501,P=0.040)是MoCA评分提示的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TG是MMSE评分提示的中-重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OR=17.624,95%CI:2.596~119.669,P=0.003),而TC是保护因素(OR=0.006,95%CI:0.000~0.714,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MoCA评分所提示的中重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MSA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MSA-C型、血糖、血脂可能是MSA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而发病年龄、老年、性别、病程、自主神经病变、血尿酸则与MSA患者认知障碍无明显相关。
简介:摘要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总计服务168万人次,患者填写率达60%,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收集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4—12月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使用前及2020年4—12月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使用后的患者导管管理及医院感染相关数据,比较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用前后导管记录准确率、导管日常护理质量符合率、重点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现阶段应用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计算机手工输入两种方法下导管信息记录的耗时,并通过半结构访谈调查现阶段护士对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使用体验。结果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用后,导管记录准确率由89.96%(22 491/25 001)上升至96.09%(30 897/32 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日常护理质量符合率由89.81%(22 453/25 001)上升至95.94%(30 849/32 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系统应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护士使用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下的导管记录耗时少于计算机手工输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8±0.28)min vs. (1.78±0.50)min,P<0.05]。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护士对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使用体验较好。结论ICU导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护士提供了系统化、便捷化、规范化的导管管理方法,该系统的使用体验较好,能提高护士导管记录的准确性及导管护理质量,缩短导管记录用时,但对其是否有助于降低重点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简介:摘要2022年世界患者安全日的主题是"用药安全"。用药安全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常见的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有药源性癫痫、药源性锥体外系疾病、药源性脑病、药源性卒中、药源性视觉障碍、药源性脊髓损伤、药源性睡眠障碍、药源性认知功能障碍、药源性5-羟色胺综合征及药源性周围神经病等。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和抑郁类药物、抗惊厥药物、肿瘤化疗药物以及一些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如他汀类等。对疑似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处理原则包括(1)完善检查,明确诊断;(2)消除病因,停用或减量应用致病药物;(3)清除体内致病药物;(4)对症治疗,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