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书中鸣谢,乏味者居多,无非是"感谢内子"、"尤其感谢老友"、"更要感谢编辑"和"谬误概由本人负责"之类。《村声文学增刊》发表阿尔福德的文章《致谢》(http://www.villagevoice.com/vls/168/alford.shtml),介绍埃杰斯有关鸣谢的专著,教人如何在书中巧妙致谢并影响书评家。巧妙的致谢,当然是要懂得去沾毫无关系者之光。例如多谢歌星"在我早晨打字前做健身运动期间,天使般向我歌唱",或多谢前辈"帮助我把心中所感变为文字,增加份量",或多谢制药厂以其抗抑郁药"扩充我狭窄的快乐渠道"。有胀必有缩,自谦自贬者大有人
简介:对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可能还没有家庭性别教育的意识。但是在家庭中,自孩子一出生.性别教育的过程其实就开始了。为新生的孩子取名字.男孩女孩的名字各有不同的意义:为新生的孩子买衣服或玩具.是粉色或蓝色也因性别而不同。更重要的是.母亲父亲或祖父母每天都在扮演的或传统或现代的性别角色.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研究表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成长。因此,本文将专门与家长谈谈家庭的性别教育。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家庭性别教育的误区;第二.如何认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与性别平等;第三,如何改善家庭的性别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简介:转型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论建构,具有三大历史规定性条件:转型的'进行时',需为中国追寻'另类现代性'道路保留必要的想象空间,并兼顾理论建构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正义问题的共时性和整体性,需要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正义问题统合起来;重大'正义事项'的未决性,需仍将视角聚焦于社会基本结构层面。正义是'一致性'与'应得'(dues)的结合,即比较原则与非比较原则的统一。前者界定了正义的形式要素;后者包括法律权利(rights)和道德应得(deserts),界定了正义的实质要素。所谓'反正义的公平',是指符合一致性要求、但不符合'应得'要求的一种正义观念。它包括两种形态:'法律外的反正义的公平'和'法律内的反正义的公平'。这种正义观念的'话语'特质和机会主义特性,既使转型中国的各种社会抗争行动具有了泛道德的证成依据,亦加剧了'反正义局面易循环'的乱象。中国文化中的机会公平传统、20世纪人民共和革命所形成的'后习俗的'道德意识结构、当代中国实践哲学中的'权利话语'及当下中国缺失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分别为'反正义的公平观’’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意识结构、话语基础和'背景制度'。保障经济正义/分配正义(落实'实质性的机会公平'和'差别原则')、建构公共商谈(公共自主)的政治机制、厉行法治,是超克'反正义的公平观'的三个方向。从罗尔斯自尊的社会基础及自由优先性适用的特定文明条件出发,转型中国作为'非丰裕社会',应当坚持经济正义(分配正义)的优先性。基于对自尊的社会基础、罗尔斯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制度前提、转型中国经济正义问题特殊性等的分析,转型中国的经济正义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配给正义'。转型中国的'底线正义'诸原则,应包括如下'词典式'序列:经济正义原则(实质性的机会公平原则、差别
简介:与西方哲学家由于要限制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改善处境较差的社会成员的生存状况而讨论正义问题的初衷不同,俄罗斯思想家却是鉴于平均主义民族心理在俄罗斯的根深蒂固和平均主义社会思想在俄罗斯的广泛传播而讨论正义问题的,因此,俄罗斯思想家的正义观总是透露着对人的个性和独特性的凸显与强调。作为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伊万·伊里因(1883-1954)对正义思想的表达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正义思想这一独特性。伊里因的正义观以其精神哲学为基础,着重于强调人的独特性,提出作为差别化艺术的正义思想,由此表达出一种批判平均主义、强调要尊重人的个性和独特性的社会建设方向。相较于西方的正义理论,伊里因的正义观不失为讨论正义问题的另一个面相,同时,对于我们远离平均主义的误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