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侧未定带脑深部电刺激术(cZI-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cZI-DBS治疗的1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包括4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FTMTR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评分,并统计运动症状的改善率;术后行头颅CT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排除脑梗死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4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Ⅲ、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1.9±11.8)%、(66.9±9.0)%、(61.2±16.2)%和(57.2±14.4)%。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手术前、后的FTMTRS、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4.8±23.1)%、(77.9±10.2)%、(62.4±26.2)%和(70.4±13.4)%。1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1例出现头痛,于1周之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构音障碍、出血、梗死和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机时的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电极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初步观察发现,cZI-DBS可以改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其方法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侧未定带脑深部电刺激术(cZI-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cZI-DBS治疗的10例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包括4例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和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FTMTR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症状评分,并统计运动症状的改善率;术后行头颅CT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排除脑梗死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4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Ⅲ、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1.9±11.8)%、(66.9±9.0)%、(61.2±16.2)%和(57.2±14.4)%。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手术前、后的FTMTRS、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4.8±23.1)%、(77.9±10.2)%、(62.4±26.2)%和(70.4±13.4)%。10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麻木,1例出现头痛,于1周之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构音障碍、出血、梗死和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开机时的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电极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初步观察发现,cZI-DBS可以改善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其方法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尖后部上抬构音运动障碍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黄绍鸣—韩知娟词表1对30例舌尖后部上抬构音运动障碍听障儿童进行观察评估和有效地训练.结果30例患者口部运动功能,构音运动功能在综合训练后效果明显.结论综合运用体位和呼吸训练、唇部按摩法、刷舌法和舌尖部运动训练法是保证患儿康复效果的关键.关键词听障儿童舌尖后部上抬构音运动障碍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7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9-02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训练联合针灸并甲钴胺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功能训练联合针灸并甲钴胺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5、30d后瘫痪侧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联合针灸并甲钴胺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效果明显升高,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以及对功能恢复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接诊的70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5例/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检查两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上、下肢)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突出,有利于促进功能恢复,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幼儿时期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初步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体育也被摆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棍球运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运动,本文以五到六岁的幼儿为研究群体,对幼儿棍球运动意义和策略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