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功能是指接受内外环境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整合,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最终产生认知和行为的功能。大脑皮质的代谢极为旺盛,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50%,而氧储备很少,是缺氧之后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 标签: 缺氧 飞行员 脑功能 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核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监测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以期为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诊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我院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收治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100名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胆红素病分为两组,非胆红素病组40人,胆红素病组60人。对100名患儿进行功能监测,同时还进行MRI检查和BAEP检查,通过三种检查的相关性来判断功能监测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结果:根据最终的统计数据显示,100名患儿功能监测、MRI检查和BAEP检查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胆红素病组中60名患儿功能监测显示背景活动异常的有56例,其中24例重度抑制、21例重度抑制和11例轻度抑制;MRI检查有52例有T1W1信号增高;BAEP检查有49例异常。非胆红素病组中40名患儿功能监测显示背景活动异常的有5例,无重度抑制;MRI检查有7例有T1W1信号增高;BAEP检查有10例异常。结论:功能监测对于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功能的评估有积极的意义,其与MRI和BAEP结合,对于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功能检测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脑功能监测 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作用
  • 简介: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右侧岛各亚区与全功能连接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以及电针干预前后,哮喘患者右侧岛FC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招募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与哮喘组患者各18名,采集两组受试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哮喘组患者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进行第二次功能磁共振扫描。FC分析以右侧岛3个亚区作为种子点:腹侧前脑岛(ventral anterior insula,vAI);背侧前脑岛(dorsal anterior insula,dAI);后脑岛(posterior insula,PI)。结果①哮喘组与健康组基线期比较,vAI与左侧苍白球FC减低(t=-3.85,P<0.05);dAI与右侧中央前回(t=3.27,P<0.05)、右侧角回(t=3.48,P<0.05)、右侧额上回(t=3.41,P<0.05) FC增高;PI与右侧颞下回(t=-3.94,P<0.05)、右侧颞上回(t=-3.15,P<0.05) FC减低。②哮喘组电针后与电针前相比,vAI与全FC未见明显差异(P>0.05);dAI与左侧中央前回(t=3.92,P<0.05)、左侧后扣带回(t=3.49,P<0.05)、左侧角回(t=3.84,P<0.05)及右侧楔前叶(t=4.01,P<0.05) FC增高;PI与左右中央后回(左侧:t=4.09;右侧:t=4.25,P<0.05)、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左侧后扣带回(t=3.65,P<0.05)的FC增高。结论电针能够增强哮喘患者右侧岛各亚区与默认网络相关区的功能连接性,这可能是针灸干预哮喘在效应方面的潜在机制。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功能连接 脑岛
  • 简介:【摘要】小血管病是指一组伴有不同病因的病理过程,影响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至少在 3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风,痴呆和老化。年龄和高血压相关性小血管病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形式。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着重于小血管病的分类,神经影像,发病机制,及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小动脉粥样硬化 淀粉样脑血管病 神经影像 认知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代谢与认知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抽选同期医院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认知功能检查正常的志愿者30例,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PD组及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 PD组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代谢异常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多巴胺失衡、区域的代谢变化和神经环路的异常都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代谢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将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于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分钟患者进行 MRI扫描,对其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进行比较。结果:经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功能连接的区除囊括针刺前观察到区外,同时产生新增区域,囊括左侧旁中央小叶以及右侧顶上小叶和右侧中央后回等,通过针刺后原先的大部分功能连接强度具有凸显的加强。针刺前患者的双侧小脑、舌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双侧额上回与双侧扣带回具有时间相关性(P

  • 标签: MRI 针灸 脑功能连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干预手段。方法:随机挑选2022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50例性瘫痪患儿为对象,并按照抽签法方式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干预,研究组采取康复治疗干预,观察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经康复干预可以取得理想效果,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干预手段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与白质病变(WML)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2012年1—12月在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选择257例WML伴M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时间为1年。收集患者血管危险因素(VRFs)及颅脑MRI检查结果,同时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了解认知功能状态;根据1年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减少值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3分)及无认知功能下降组(≤2分),并比较两组各种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257例中有246例(95.7%)患者完成了1年的观察随访过程,11例删失者中8例死亡、3例退出观察。246例中,认知功能下降组154例(62.6%),无认知功能下降组92例(37.4%);其中36例在观察期间发生卒中,余210例患者纳入线性回归分析。除受教育水平及血脂异常外,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糖尿病、基线WML程度及随访期间WML程度的加重与1年内MMSE减少值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对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基线WML程度(βj′=0.570)、随访期间WML加重程度(βj′=0.244)、糖尿病(βj′=0.171)。结论糖尿病可使WML伴MCI患者认知功能进一步减退。重度WML伴MCI的糖尿病患者应作为痴呆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糖尿病 脑白质病变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导致严重脑血管功能损伤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一旦出现MODS,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1].近年来,随着MO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各种炎症介质致病作用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预防重症功能损伤MODS发生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脑功能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 预防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一种具有低成本、非侵入性、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的动脉血流速度测量方法。动态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dCA)是研究动脉血压或颅内压变化瞬间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瞬时变化,即在面对灌注压突然变化时恢复CBF的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发病后,有效的dCA可维持组织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损伤部位出现过高或过低灌注。因此,在AIS患者中评估dCA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目前对于dCA尚无公认的最优评估方法。文章主要就TCD对比其他方法评估dCA的优越性以及TCD结合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 TFA)方法评估dCA在AI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血管循环 内环境稳定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 简介:在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防止和纠正社会分配不公的今天,笔者认为,提出和进一步探讨在社会主义利益分配过程中如何进行经济调节和道德调节不无现实意义。本文就经济调节与道德调节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等问题上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请专家同行不吝赐教。

  • 标签: 经济调节 道德 利益分配 治理整顿 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对非急性期脆弱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非急性期脆弱功能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常规全麻组(C组)和电监测指导下全麻组(E组)。静脉输注丙泊酚50~150 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05~0.30 μg·kg-1·min-1维持麻醉,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肌松。E组出现电暴发抑制[电暴发抑制比≥10%超过1 min或麻醉意识指数(AI)<40]时,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观察1 min后若仍存在上述情况,继续减少药物用量或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C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中发生低血压时,结合患者HR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10 μg或多巴胺1 mg。于麻醉诱导后10 min、切皮即刻、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采集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氧摄取率及颈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记录苏醒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中脑电暴发抑制累计时间和AI<40时间。采用ICU意识模糊评定量表评估术后5 d内谵妄发生情况,并记录其持续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苏醒时间、暴发抑制累计时间和AI<40时间缩短,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升高,术毕即刻和术后1 h时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升高,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和氧摄取率降低,术后5 d内谵妄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电监测指导下全麻可减少非急性期脆弱功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脑电描计术 麻醉,全身 老年人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脆弱脑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电活动及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PD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BEAM频谱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对经MMSE初步测查后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FOM、RVR、DST、BD、BNT、HAMD)。结果PD痴呆组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值明显降低,痴呆组慢波(δ、θ频段)相对功率谱较非痴呆组明显增高(P〈0.01),而快波(β1、β2频段)的相对功率谱显著降低(P〈0.05);痴呆组额叶、颞叶的皮质萎缩及皮质下萎缩程度明显增加,且合并白质疏松症(LA)者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D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沟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及δ波功率值相关。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利于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与额颞叶皮质萎缩、皮质下机构萎缩程度、δ波功率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合并LA者痴呆发生率高。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BEAM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经我院确诊并自愿接受免疫调节治疗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60例患者进行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3个月;然后每两周一次,共4次,观察甲状腺功能和体积、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及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改变。结果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局部治疗使甲亢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甲状腺功能改善和恢复,甲状腺自身抗体降低,并发症及副反应少见。结论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具有经济、操作简便、创伤性小且并发症及副反应少等特点。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局部免疫调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与术后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9—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测量患者双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反应、PRA/NRA、调节灵敏度和单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灵敏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反应为(0.28±0.24)D,比术前[(0.08±0.24)D]显著提高了0.2 D[95%置信区间(CI):0.033~0.363 D,P=0.015]。术后3个月的NRA为(2.46±0.39)D,比术前[(2.17±0.36)D]显著提高了0.29 D(95%CI:0.012~0.571 D,P=0.039);PRA术前为(-2.08±0.95)D,术后3个月为(-3.13±1.65)D,比术前显著改善了-1.05 D(95%CI:0.125~1.979 D,P=0.023)。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8.58±2.21)cpm和(9.33±2.39)cpm,比术前[(6.00±2.00)cpm]分别显著提高了2.58 cpm[95%CI:1.485~3.681 cpm,P<0.001]和3.33 cpm[95%CI:1.937~4.729 cpm,P<0.001]。患者术后1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2.58 cpm(95%CI:1.644~3.523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4.88 cpm(95%CI:3.665~6.085 cpm,P<0.001)。术后1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1.96 cpm(95%CI:1.019~2.898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5.13 cpm(95%CI:3.915~6.335 cpm,P<0.001)。术后1个月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非主导眼显著提高了1.33 cpm(95%CI:0.130~2.537 cpm,P=0.03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经过手术治疗后,双眼聚散-调节系统联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调节功能得以改善。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调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光伏并网系统由于存在出力的间歇性、不确定性的缺点导致在利用率方面偏低。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能否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质量和利用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指出了具有电能质量调节功能的光伏并网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 标签: 电能质量 光伏并网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TF-1)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TF-1的表达变化。应用MTF-1小分子抑制剂LOR-253(50、100 nmol/L)抑制MTF-1转录活性后,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TRAP酶活检测、qPCR实验及骨板吸收试验,检测MTF-1功能抑制对破骨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处理后1d,RAW264.7细胞的MTF-1表达水平升高达5.13倍。LOR-253下调MTF-1转录活性后,RANKL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F=686.079,P<0.05),对照组为(74.6±3.2)个,50 nmol/L组为(35.2±1.7)个,100 nmol/L组为(9.2±0.7)个;TRAP酶活性也显著降低(F=2 119.937,P<0.05);骨板吸收面积明显减少(F=463.123,P<0.05),对照组为(75.0±6.3)%,50 nmol/L组为(49.7±3.4)%,100 nmol/L组为(15.9±1.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分化调控基因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的表达均明显下调,50 nmol/L组分别为0.70±0.02、0.65±0.02、0.34±0.01、0.80±0.01,100 nmol/L组分别为0.60±0.01、0.40±0.02、0.30±0.01、0.75±0.01(F=780.000、1 735.929、6 954.000、787.500,P<0.05)。结论采用LOR-253抑制MTF-1转录活性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而NFATC1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 活化T细胞核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