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解放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改变中国农村经济面貌是毛泽东一生最为关注和耗尽心血的问题。毛泽东领导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出发点在于解放农民,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主要实践活动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其间有成功和经验,也有挫折与教训,它对于今天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更多还原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繁荣,这种繁荣也带来了小说叙述模式的多样化,除传统单一的线形叙述模式外,一些更为复杂的叙述模式也深为作家们所青睐,包括交叉性的立体重叠叙述模式、蒙太奇的自由组接叙述模式、冥想式的个人化叙述模式等,叙述模式的多元并存对新世纪小说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
简介: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妇女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一场"新女权主义运动".与此同时,一些妇女运动的反对势力也迅速积聚,70年代在"新右翼"领导下形成反女权运动阵营,对妇女运动提出的各种权利要求大肆抨击,坚决抵制,有效遏止其高涨势头.
简介: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青年运动,其重点集中在学生们的新左派运动、年轻人的反文化运动和越战老兵运动上。这些在当时看来极其荒谬、怪异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根源,是值得理解的。
简介: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业动荡不安,接二连三地发生多起金融危机与风波,每次危机都给一些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对国际金融动荡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简介:20世纪40年代福州地区两次沦陷期间,日军所到之处,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连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弱也无一幸免,其毒辣手段更是骇人听闻。1941年4月18日。闽江轮船公司的一艘汽油轮船运载着260余名乘客,从福州台江码头开往闽侯县甘蔗乡。船到洪山桥附近的淮安角时,突然飞来一架日本军用轰炸机,向轮船投弹并使用机枪猛烈地向轮船扫射。
简介:在近代中国,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而来的进口货物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国人开始鲜明地区分进口货物和本土货物为外货和国货.在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双重要求下,从20世纪初起国货运动风起云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货公司正是在这样国货运动背景下成立.中国国货公司在当时拥有全新的销售模式,短短数年内就在全国开设了十一家国货公司,帮助当时销路不畅的国货工厂打开了销路,成功的利用了金融业所提供的资金来帮助国货企业的发展,将金融业引入到了国货运动中来.
简介:新时期以“伤痕文学”打开了思想与文化变革新通道,但美术形式的革新早在伤痕文学之前就已经开始。美术与文学在时代驱动下形成了共同的伤痕记忆,主题内容、创作动机等方面均有较多的一致性。但伤痕美术作品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上,要领先于文学,显示出架上绘画的美术社会功能大于文学,其艺术性形成的历史影响也高于文学。
简介:朝鲜族女作家许莲顺在以20世纪90年代为背景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农村,或被动走向城市化或日趋荒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逐渐脱离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农民只顾挣钱,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而过上比较富裕生活的城里人则陷入孤独和彷徨之中,或过着放荡的生活。1990年代前期的作品,局限于客观描写这种现实。而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作者更多地思考了怎样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简介:词汇系统是词汇学和语义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语词汇系统从理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实践上进行了各种论证与描写。本文对汉语词汇系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清理,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描写汉语词汇系统奠定基础。
简介: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学生反战运动等社会运动相继发生。其中,美国学生的反战运动标志着学生这一群体作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次学生反战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特定的原因的,并且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更多还原
简介:《新华字典》是我国当代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这部字典自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以来,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仅汉文版《新华字典》的版次就达17个之多;《新华字典》自1957年以来,开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有关版本情况做了查考。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香港的早期散文。此时期的香港散文,对于编写香港文学史是不可或缺的资料。从内容看,香港作家关心时政,揭露社会贫富不均,写人性的美丑等;艺术上,整体水平虽不及大陆,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的艺术造诣很高;文中还探讨了香港作家与大陆文坛的关系。
简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民心态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竞赛攀比、宁"左"勿右、盲从盲信等特点.这种心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力量的推动是根本原因,改变贫穷状况的强烈愿望是基本原因,国民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明察是非的能力是重要原因.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它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党内极"左"思潮及错误决策提供了群众基础,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社会心理准备,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乃至当今种种社会不良心理种下了历史渊源.
简介:传统的"文学史书写方式"已显颓势,新的"主题学"书写方式则悄然崛起。在"主题学"的视域观照之下,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发展呈现出"主题明确""脉络清晰""体系完备"的概貌,这是新的文学书写方式的开始。
简介:一种审美思潮的出现,都是某种社会意识的折射与反映。20世纪的乡土文学、历史小说、文化散文都弥漫着一种怀旧情绪。这是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科技文明的转型期的一种有深刻意味的文化现象。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时,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制步伐,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并及时转变外交战略,迫使美苏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核打击企图,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
简介:一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防以及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决定于政治精英对威胁的判断与感知。1949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的威胁感知发生了嬗变,认为中国很快将与美苏展开一场总体战争甚至是"核战争"。在此背景下,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被认为是"教条主义"而遭否弃,"政治挂帅"或"突出政治"的军队发展逻辑被重新确立。由此,中国军队便逐渐朝向一支依赖人力以及革命经验——而非武器装备和科技知识——的军队转型。
简介:青岛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高峰景象,形成了教育界的作家群落。一批作家云集青岛大中小学教育领域,各类文学体裁佳作连篇。青岛的风土人情、学校师生生活成为创作素材,一些作家的创作生命在青岛得以升华。青岛教师作家队伍的壮大和文学创作的繁荣缘于青岛优越的地缘优势、兴盛的城市文化产业,教育的重视与普及为教师作家创造了生存的栖息地,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创办构筑起教师作家的人才高地
简介: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私立大学的经费不足问题日益严重,既有学校自身资金周转问题,也有更深层的政治社会原因。经费匮乏不仅使私立大学公共设施不足,办学条件恶劣,同时使得私立大学以发展文科为主。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财政补助使其更加依赖政府资助,在办学上更加脆弱。
毛泽东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变革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的叙述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反女权主义运动析评
美越战争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动荡的回顾与反思
20世纪40年代福州地区沦陷期间日军之暴行
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中的中国国货公司
20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与“伤痕文学”的对照解读
浅析20世纪90年代许莲顺中短篇小说
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语词汇系统研究述评
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
20世纪80年代前商务版《新华字典》版本综述
寻找历史的足迹——20世纪40年代前香港散文试探
浅析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民心态
“主题学”视域下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发展概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中的怀旧情结
20世纪60年代中国是如何打破美苏核威胁的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力-经验型军队”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的作家群落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私立大学经费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