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学校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绘画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让学生们在初中美术中自在畅游,欣赏经典作品,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增加对美术作品的探究欲,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美术知识。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改不断推广和深入,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成为现阶段中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审美教育,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精神境界,塑造学生创新求异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本文就从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欣赏活动,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创设艺术情境有效展开作品赏析三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提高审美,让学生在初中美术自在畅游。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的范畴是很广阔的,而美术欣赏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 45分钟的课堂书本教学。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程的认知还处于表面阶段,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就更加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采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不同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欣赏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意识。
例如,在学习色彩的魅力这一部分时,教师们除了带着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色彩搭配、自主创作以外,还可以使用新媒体技术,不局限于课本,为学生们在班级电脑上展示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让学生分析画中所用的色彩搭配。很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是根据生活的感受与经验,通过色彩的搭配变化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比如挪威画家蒙克那幅著名的《呐喊》,这幅画使用了友好而平滑的橙色系和黄色系搭配冷艳蓝色系,突出了画面中人物的紧张和不安。学生在欣赏名画的同时,也能加强自身的审美意识。而在学习春天的畅想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周围的景点进行写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美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就处处是美景。每位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灵感来源都是生活的。所以初中美术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作品联系生活,对身边自然之美进行感悟,让学生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不平凡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这一部分的学习时,可以展示了一幅名为《面包》的石板画,这幅画表现了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不能理解那时人们的穷困,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介绍,这幅画是德国画家珂勒惠支在一九二四年创作的,那时的德国资本主义盛行,战火连天,工人阶级命运悲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作者唤醒人们反对侵略的战争,铲除战争根源。这样对作品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明白灵感来源于生活,就能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携带着自己的情感,将艺术与生活相联系,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提高审美意识。
三、创设艺术情境,有效开展美术作品赏析
初中美术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美术修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设计艺术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愿意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同时使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漂亮的手工灯饰这一部分内容时,美术课本为学生们展示了一幅唐代灯笼的图片。初中生年纪尚小,对于历史的了解程度也很有限,他们知晓的唐代灯笼的渠道也就是一些影视剧,学生们很难想象出那时唐朝街道上灯火通明的情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因为受到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具有欢腾壮阔特点的唐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奔放的唐代风情。然后教师再给学生们讲述唐代灯饰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原料工具、使用途径等等。而在后唐时期市坊制度和时间管控已经不是那么严格,人们可以在晚间比较自由的出入,这也是唐代灯具种类繁多,样式鲜明的重要原因。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完一系列的讲解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唐代灯笼进行临摹,让学生们也有一种置身于古代的感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结语
初中美术的教学,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随意画画这么简单,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的形成阶段,初中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对于学生审美的正确引导,更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途径。唯有加强审美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初中美术这片海洋中自在畅游,健康成长。
出版日期
2020年05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