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很多值得经济学界和理论界思考与总结的案例、模式或经典。不同体制、不同经历的经营者和企业家,都对中国经济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社会各界也理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国家资产和私人资本,谁更能促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争论,也许还要经更长的一段时期观察才能得出些基本的结论。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和迄今为止的市场热点态势中,国有资产增值中的“青岛现象”和私人资本扩张中的“温州现象”,象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兄弟一样十分抢眼,国内经济学界对“温州现象”的关注一下持有很高的热情,然而对于“青岛现象”进行跟踪研究的却是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学界,也许在美国的经济学家们看来,温州式的中国私人资本还远未构成对美国私人企业的冲击波,尽管有新闻传出某温州私人服装企业欲聘克林顿为形象大使(最后不了了之),也不能证明在中国,私人资本能够进占国有资产让渡中的充分空间;在中国,国有资产的兼并及重组后的内外渗透能力,才是美国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的,所以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啤酒、青岛港等构成“青岛现象”的核心企业,越来越频繁地受到了美国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因此,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有必要对“青岛现象”作一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