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个性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04
/ 2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一、当代青少年个性培养的内容
个性培养重在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因为主体性是青少年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每个青少年的主体性是不同的,不同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上的“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包括:
1、能动性是青少年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
2、自主性是青少年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主体性是相对于领带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3、创造性是青少年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二、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青少年的个性培养
时代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有所不同,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宝。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青少年的个性培养。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马克思的人的发展阶段理论是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联系,就越是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青少年的个性,不断确立和弘扬这一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青少年的个性培养服务。
2、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社会层面,即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②道德层面,即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重视和追寻;③人学层面,即对自身的关注、尊重和自主性的高扬和发展。这三层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着力点放在了社会与道德的层面,而忽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问题,在方法上多采取强制管理和灌输,忽视教育对象人体的内心认同,这种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模糊或淡化,使青少年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失去了建设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的道德实践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格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个性培养的作用
对于青少年个性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和相关服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
1、思想保证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也要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非是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丧失、缺乏主见、盲目随从的个体,绝非“单面化”和“畸形化”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2、环境保护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人们作“出头的椽子”、“出林的鸟”,还要为之营造出宽松、包容、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不论多么与众不同,都要宽容;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不同的观点也要持虚怀若谷的态度,包容别人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尽善尽美,作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宽松、包容、积极、健康的氛围,以促进个性发展。
3、方法保证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既要承认个体先天素质的差异性,还得承认后天教育效果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是“社会道德意识个性化”。建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上的“因材施教”,针对的“材”不仅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包括他们的心理、生理、需要、动机、情感、欲望等的人格特征;它所实施的“教”不再是直接灌输、强制执行,而是真从不同个体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社会道德作为规范成为个体的道德愿望,内化为个性心理品质保留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
4、责任意识保证
在青少年个性培养的过程中,要正视自己,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青少年个性培养不仅在于个体的完善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发展而培养,个体还要对社会负责,行其社会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正确处理青少年个人需要的多样性与社会现实的条件性的关系;正确处理青少年个体活动的随意性与社会生活的规范性的关系;正确处理青少年个体活动的选择性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处理青少年索取与奉献、享受与创造的关系,增强青少年主动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选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