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改革事业进入了关键时期——政治改革渐渐推向深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环境的特点决定了改革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改革及改革的效果。当前我国的政治文化还深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专制主义的影响。因此,研究专制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影响,对于推进当前政治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封建社会及专制主义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及政治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结构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买卖,但是规模却从未大过,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的经济基础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基础”有着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
1、地主把自己所有的土地分散租佃给个体的农民耕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租佃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中,农民租种土地,地主收取地租。农民在耕种土地的过程拥有几乎完全自由的经营权,农民对地主的人生依附关系较为薄弱。地主对于农民只能进行经济上的剥削。
2、地主阶级本身也是分散的,一般来说没有互相统属的经济关系或者政治关系。这一点不同于西周的分封制,下一级的土地所有者要对给与其土地所有权的人负有政治上的责任。
此外,还存着相当数量的自耕农,尤其在每朝代的初期。①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自己的政治特点:
1、形成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再是分封制,而是从中央派出官员代表中央进行统治。地方上的官员任命权归中央所有。地方官员代表中央在所管理的辖区内进行劝农、征收税赋、维护治安、征兵等管理活动。地方官员并没有什么自主权,只能在中央的旨意下行事。如果地方有什么自主创新,必须请示中央,征得同意才行。否则一律以大逆不道,抗旨不遵,折损皇威论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②
2、专制趋势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本意是在皇帝的领导下,三公九卿或者三省六部及地方官员各司其职,共同实行统治。③在这种情况下,皇帝无非就是众多官僚中为首的一个,并没有什么专制的特权。但是由于皇帝为了维护其家族利益、为了防止大权旁落,逐渐将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二)富有中国特色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孕育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文化。
1、将皇权神化。将皇权神化这方面的功劳应该主要记在儒家身上。儒家的学说虽然不能说就等同于儒教(康有为、陈焕章等人认为),但是它的确拥有某种神学的品格。本来从孔孟起算,儒学本来就把天或者道与人事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董仲舒开始把皇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概念“天”具体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形成一套颇为完整的又精微奥妙的理论体系。③例如:“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客观地说,本身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直接为王道服务的意思,仅仅是一种社会理想,顶多附带着政策的建议(这个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先天不足——与政治过于接近)。
经过了这些可谓是“儒家学说的经典作家的阐述之后”,从此皇帝们无不把自己与天联系起来,借此来实行其“合法”的专制统治。明明是地痞流氓、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帝宝座,就自然带上这神圣的光环。这方面最为常见的是皇帝们的出生。其母或梦感蛟龙而孕,或梦太阳而有身,或梦吞神药而娠,或龙游户外而降生。总之绝对不是人间所能生育的。换句话说就是不是其父母所生。那么皇帝长相更是千奇百怪,蔚为壮观。什么“隆准龙颜”,“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姿貌雄杰,奇骨贯项”④……当然这也难为了中国的历史学家们。
2、愚民的政治文化。这是中国专制主义最为可恶、最为黑暗的地方。愚民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以忠孝伦理构建以君王为核心的社会秩序。这种“名言警句”可谓比比皆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其事上者也”等等。可见儒学融入了法家创立的专制主义之后,为其提升了皇权的神圣性和合理性。儒学使“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整个政治系统看似是一个以家庭忠孝观念的放大版,实际上是统治者要求的统治观念“深入人心”而已。
二、如何避免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对建设现代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政治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影响政治发展,在我们国家突出表现为影响改革的进程。我们国家的政治改革意味着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虽然政治改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政治文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构建现代政治文化的途径。
1、党和国家有意识地自上而下地推动。一是政府部门先行一步,提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那么势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的转变。二是加快理论创新。我们必须加快理论创新,为政治文化的转型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理论创新应当注意将现代民主自由等政治价值,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和当前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三是健全政治文化的教育机构。要让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现代政治文化,要敢于发现和利用各种资源与各种手段健全公民政治文化的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