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十分丰富,尤其是他对学生的管理理论很值得我们借鉴。他的学生管理观集中体现在既要善于管,也要敢于管,还要敢于放,管与放要结合起来,管中有放,放中有管。本文就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谈谈认识。
一、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中得到启示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关于“生活即教育”,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1.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是教育的中心。这就是说,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生活是第一性的,生活是教育的主语(鲁洁语),“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课程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火热的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其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材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教材。其三,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向生活学习,包含着向生活中的人们学习。
2.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是说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生活,为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为了改造生活,必须有工具。陶行知说:“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
3.与生活相联系,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先生认为,“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已充分证明,只要走进生活,教育就将变枯竭为鲜活,变苍白为丰富,变无力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在高校中,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显现出了自己的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特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宗教信仰。藏族学生信仰佛教,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年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在规模最大的三个节日里,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2.生活习惯。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新疆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的地方必须是清真餐厅或者清真餐馆。而藏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藏饰,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并且藏族学生整体上自由散漫,这也与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无论是新疆、内蒙,还是西藏的学生,他们在家乡,大部分住在闭塞落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多年的游牧生活,使得他们居无定所。
3.交际关系。藏族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小团体聚聚,即: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跟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同民族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生活方式、饮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他同学由于不了解,彼此都会觉得有差异,感觉交流困难。
4.学习方面。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造成这些学生学习基础、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的汉语基础较差,从小学到高中接触的基本上是本民族语言或者是读的民族学校。到了高考又没有上分数线,由于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待,实施降分录取,就来到了高校或者是独立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部,经过一年的学习,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边远地区几代人的梦想,圆了大学梦。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学生相差很远。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这是因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
5.少数民族学生来源广,习惯不同,民族团结教育是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民族团结问题能不能处理好,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安全稳定。因此,民族团结问题敏感性增加,对学校处理好民族团结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构成了锻炼学生、提高其与多民族同学和谐相处能力的平台。
6.少数民族学生求知欲高,文化程度各异,引导学生按需发展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的学生家庭有背景,就是来拿个文凭,就业不是问题。有的报着远大理想而来,想将来有所作为。但是由于学习目的,学生的文化程度的差异,特别是英语、数学、计算机水平,差距明显。学生文化程度上的大跨度,对管理工作的细致化、个性化提出了要求。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并巩固其可贵的求知欲,使之在大学期间发挥主导作用,进而能成为学生成才的正面积极因素,要求管理工作予以积极回应并有效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