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苏南地区产学研典型案例,总结了苏南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企业为主体,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高校为中心,共建产学研基地;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产学研联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分别在创新型人才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苏南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
一、苏南地区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以企业为主体,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就是参与各方重视社会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关注企业实务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在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中,企业、各院校及科研院所积极投入各自的科研资源、将"专用性"、"互补性"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合力对学科理论问题、实践方法进行解决、创新,并将成熟的研究成果推向企业,运用于生产实践活动,实现真正的"以企业为主体".例如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内企业已拥有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9个,其中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所等5家,涉及清华、河海、东大等11所全国知名院校和科研所,直接引进高级技术人才100余名,教授级人才11名。截止2009年,园区已累计申报专利34项,涌现各类发明、工艺革新等50多项。
(二)以高校为中心,共建产学研基地通过产学研各方积极投入,合作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在以高校为中心的合作教育中尤显重要。为了培养复合型、具备战略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在以高校为中心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强调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引进来、走出去,并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人才培养平台的多样化和稳定性。例如,常州大学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又曾是部属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该校有成绩、有经验更有传统。服务行业,服务地方,长期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常州大学特色鲜明。常州大学通过与企业、政府和国外科研院所进行强强联合,积极建构多种形式的校企联盟,其科技研发能力、科技服务水平在互动和结盟中不断提高。常州大学已与企业合作共建省市级工程中心20多个,产学研基地100多家,合作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是专题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与企业进行科技对接,让常州大学和企业的科技供需实现无缝对接。二是课题合作,从课题立项开始,瞄准工程实际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工程实践,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三是基地合作,常州大学积极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基地建设上常州大学一直走在江苏高校前列。
(三)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产学研联盟强调政府引导、面向市场需求、注重知识集成、关注学科优化,是围绕重大项目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无锡市政府大力实施"7+1"政产学研合作联盟,利用中科院以及国内著名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构建了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创业的战略框架。围绕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目标,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了一大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建了一大批具有研发和集聚功能的重大创新载体,政产学研合作呈现出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蓬勃发展的局面。常州市政府按照"1+15"产学研合作框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5家重点高校实现产学研全面合作,其中共建的"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已建立11个分中心、4个专业研究院所、12个高科技实验室、8个行业联合研发中心,并已孵化出 12个高科技企业。举办了四届"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已成为常州市产学研活动的城市品牌。镇江市政府围绕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发展,以"加强科技合作,吸引科技人才,开放配置资源,促进成果转化"为宗旨,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重点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国防科工系统和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及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合作,大力建设以镇江大学科技园为主体,以辖市、区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园为两翼的产学研合作基地,集聚国内外科技和人才资源,努力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二、苏南地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创新和进步。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它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以高等院校为基础,强化创新型人才的理论素养苏南地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各高校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充实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不断革新教学方式,使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始终与时代进步与知识更新保持同步;既要保证知识传授的广度与深度,保证创新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又要保证知识的前沿性、先进性,使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够与时俱进,紧跟知识跟新的步伐,还要保证知识的传授与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防止学用脱节,保证以用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常州大学通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根据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产业升级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专业方向和定位。在培养方案制定上,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搭建"四大平台",即:通过通识教育平台,塑造学生人格素质品质;通过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养成学生工程思维能力;通过专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工程应用技术能力;通过实践教育平台,打造学生从事通信工程方面工作的职业技能。通过产学研合作,聘请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华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不定期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积极建议,使培养方案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以企业为主体,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苏南地区各高校将人才培养工作放置到企业实践的第一线去,将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各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工作中去,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过程,在干中学、学中干,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转化为活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同时,创新型人才使用的主阵地在企业。发挥企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创新型人才这样一种特殊"产品"的"制造",还发挥着"深入现场、按需制造"的特殊作用,它既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供给过剩"时期"按需制造人才"的特殊要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要求。2012年,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常州工学院合作组建的"常州新能源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为我国首家培养光伏技术人才的本科学院。常州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光伏行业。面对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和光伏企业的发展与规模扩张,面临光伏企业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常州新能源学院应时而生。学院依托常州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和研发服务优势,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整合校企和社会相关资源,以"培养本科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开展新能源多方位产学研活动"为办学目的,双方共同参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培训、学生评定和毕业分配等工作,并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属联合共建公有民营性质的科研和办学机构。
(三)以科研院所为重要力量,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苏南地区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紧密合作,把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在注重"学"与"用"的同时,通过科研院所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创造、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用好、用活"所学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竞争力。2006年2月,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签定全面合作共建苏南工研院的协议。在苏南地区率先建设国内首家有机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服务(交易)中介、投资与担保等机构,通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彼此间高效、和谐的优势互补、从而推动"产学研"的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全新的"旗舰型"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苏南工研院将建设一个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人才)培育、技术转移、技术创业"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非赢利性"的国内首创的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以灵活的运行机制、高水平的管理团队、以及必要的科研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一方面不断从海内外吸引人才和技术成果,另一方面不断向社会输出技术和人才,同时利用院内良好的创业环境,加速科技成果的增值转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樊彩萍, 金本能。安徽省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9)
[2]韩红,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及政策取向,[J].人民论坛,2010(11)
[3] DIERDONCKR,VDEBACKEREK. Academic entrepreneur ship at belgian university[J].R Management,1988,18(4):341-353.
[4] ELMUTID,ABEBEM,NICOLOSIM. An over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orporations [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5(17):115-129.
[5]吴庆宪等,持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7] HITTMA,IRELANDRD,HOSKISSONR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M]. 6th. Versailles: KY South - Western, 2005.
[8] MAZZOLA E,BRUCCOLERIM,PERRONEG.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firm network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 empirical survey[J]. CIRP Annal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9, 10: 1016.
作者简介:王文华,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王卫星,常州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教城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