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上油田应用成果
深部调剖技术在陆地油田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随着海上油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深部调剖技术在海上油藏开发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一)中海油渤海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现状
渤海油田储层胶结疏松,水驱过程中极易形成大或特大窜流通道。地下原油粘度高,平均粘度70mPa.s;油层厚20-80m,吸水剖面测试显示层间吸水差异大,单层突进严重。示踪剂测试表明存在大孔道或高渗透带,储层非均质性强;平均注采井距500m,注采井距大;SZ36-1油田单井平均日注480m3/d,最高1050m3/d;JZ9-3油田单井平均日注584m3/d,最高760m3/d,单井注水量较大。
主要采用的调剖工艺主要包括:交联聚合物调剖剂与凝胶颗粒调剖剂交替注入工艺和以复合多段塞交联聚合物冻胶体系注入工艺。
2004年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针对SZ36-1油田I期的7口注水井、28口受益井,以及JZ9-3油田的5口注水井、20口受益井,开展了调剖施工。SZ36-1油田平均单井注入剂量3327m3,施工时间17天,平均处理半径8.4m;JZ9-3油田平均单井注入剂量3098m3,施工时间12天,平均处理半径8.26m。SZ36-1油田调剖后,注入压力上升了1.6MPa,视吸水指数下降了32.9m3/(d.MPa);JZ9-3油田调剖后,注入压力上升了2.8MPa,视吸水指数下降了85.7m3/(d.MPa)。2004年对SZ36-1油田7口注水井进行了调剖,受益的28口油井措施后增油降水效果明显。2004年对JZ9-3油田5口注水井进行了调剖,受益的20口油井措施后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二)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现状
埕岛油田馆陶组是在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的大型披覆背斜构造,为河流相沉积的常规稠油高渗透高饱和岩性构造层状砂岩油藏。构造相对简单,主要断层为西南—东西走向的埕北大断层,对油气水分布起控制作用;区内分布几条北东走向的三级断层,对油气水分布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地层平缓,倾角1-2°。纵向上含油井段长达250~300m,含油小层多达52个,平面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严重,据岩心分析,渗透率变异系数0.76,突进系数5.49。地饱压差3.4MPa,边底水不活跃。
该区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注水开发滞后,含水上升较快。②平面上开采不均衡,水淹存在差异。③油层非均质严重,层间矛盾突出。④层内吸水不均匀。
埕岛油田于2004-2010年在CB25A、CB11F等井组开展单井和井组冻胶、聚合物微球调剖实验,与调剖前相比,层段配注合格率显著提高,油井平均日油能力增加5.3t,含水降低4.4%,阶段增油1.0475×104t,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层间、平面矛盾。但由于措施有效期较短,且提高采收率和采油速度的效果远远达不到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开发需要,因此未在埕岛油田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三、发展趋势
一项工艺技术必须从油藏整体出发,与开发方式配套,以提高采收率为目标,才能获得广泛的、有工业性规模的应用。对调剖技术来说,必须进行对整体区块、油藏的处理,与注水开发配套,形成调、驱、采一条龙的配套工艺技术和措施程序,形成工业化规模,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海上油田使用的调剖剂中,常规聚合物冻胶体系采用船载施工方式,受海况及天气影响,不能实现连续注入,并且聚合物干粉溶胀时间长,如果溶解不完全会产生“鱼眼”,容易造成井下滤砂管的堵塞;乳液聚合物冻胶体系由乳液聚合物+交联剂组成,室内试验表明,两种组分在地层运移过程中容易产生分离现象,影响体系的稳定性;聚合物微球体系一般适应于中低渗油藏,高渗透、非均质严重的储层容易窜出。因此今后针对海上油藏特点需要研制体系单一、体系溶解速度快、初始粘度低、抗剪切性能良好、成胶时间可控、强度较高的调剖药剂,以满足海上深部调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月明.水驱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措施宏观决策方法[M]1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134~1351
[2]冈秦麟.高含水期油田改善水驱效果新技术(上)[M]1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87~931
[3]陈铁龙,周晓俊,赵秀娟.等1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驱替机理[J]1石油学报,2005,26(5):74~771
[4]纪朝凤,葛红江.调剖堵水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钻采工艺,2002,24(1):54257.
[5]唐孝芬,刘玉章,向问陶,等.渤海SZ3621油藏深部调剖剂研究与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1092112
[6]刘玉章,吕西辉.胜利油田用化学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探索与实践[J]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1(1):25228.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