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都来自于对活动材料的喜爱,而文字符号是人类千万年来不断抽象、不断简化的结果,对幼儿来说,字母和单词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的吸引力,怎样才能让他们感兴趣呢?提供有趣的活动材料是必然且有效的方法。例如漂亮逼真的实物图片和相应的字母卡片(用来互相配对:A-火箭、C-电话机的听筒、F-牙刷等)、色彩鲜艳的拼版(用来熟悉字母的外形)、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用来拼搭字母)、无色的卡通字母形象(供幼儿涂色)、身上贴有字母或单词的玩具(供幼儿理清字母顺序)、用结构材料围搭的字母鱼塘和单词鱼塘(供幼儿玩钓鱼游戏)等都是深受幼儿喜爱并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材料。总之,只要幼儿感兴趣的东西,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改造,都可以成为英语区的活动材料。
(四) 英语学习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语言与思维是同步的,而在非母语学习中,往往不少人语言与思维是脱节的,他们不是直接使用英语思维,而是要把思维变成母语再翻译成英语。为了从小让孩子学得流畅,英语教学中应注重”No Chinese”(不说汉语),就是让孩子在认识事物的同时直接接触英语,教师不必用语言明示中文意思,而是用形象的动作、用已学过的单词、短句引入新的内容,让孩子懂其意思,直接掌握其英文。使英语教学从热闹的外在的模仿学习转向沉浸的内发的思维学习,这样的好处在于更能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能脱口而出。举例说明:如在教“banana”时,可利用Big book与猜谜的形式,通过“long----yellow----sweet”的画页,再配上教师的手势让孩子经过一系列的猜想得到香蕉的形象,进而听到老师的发音“banana”。这样的学习,思维的理解活动是第一步,英语听音是第二步,开口诵读是第三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英语和母语是两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差异很大的,决不能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去“套学”“套用”英语,而要试着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不要把英语说成“中国式英语”。这种尝试思维内化式学习的英语教学,有待教师们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五)创设双语结合的轻松氛围。适当地使用母语,反而更有利于幼儿的英语习得。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英语是非母语,是幼儿学习的第二种语言,鉴于孩子在幼儿期所掌握语言的局限性,英语活动区不可能全部使用英语,但可以双语兼用,最终促进语言习得。例如,“Aunty 大A像火箭,Baby小a像蝌蚪,A的朋友是apple。”,即使个别听不懂或不愿使用英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并参与英语游戏,感受学习字母和单词的乐趣。教师对英语区的语言使用不作要求,完全凭幼儿自然流露,但可以在活动时使用鼓励的口吻,使双语的结合趋于自然与轻松。教师不能被“No Chinese”的条条框框给束缚死,导致幼儿因为过多的挫折从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这种做法在启蒙阶段使用效果最好,但一旦孩子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后,便可向“No Chinese”逐步过渡,直至完全“No Chinese”。
(六)勇于探索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作用。
英语区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使活动更显轻松有趣。如此宽松的活动环境,与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了解是分不开的。教师在英语区的角色既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指挥者,而是引导者。教师的关心与引导,体现在不断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随时关心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对他们的努力表示信任,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表示赞赏。当孩子十分投入感兴趣的活动中时,教师不能干扰,以免中断他们的活动过程,影响他们继续活动的欲望。当孩子对所参与的活动表现出疑惑或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应注意观察,耐心等待,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有的孩子三心二意,在各种游戏间徘徊,或活动中发生争执进行不下去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稍稍给予启发、提示和劝解,集中或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再次专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七)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特别是英语知识能力与口语水平。
教师是环境的设计师、组织者、实施者,幼儿英语习得环境营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全体幼儿园教师的英语知识能力,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尤其出色的口语应用能力。而现实是,现在的幼儿园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各个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强调的是口语、绘画、舞蹈、声乐、书法、琴法等专业技能,英语在幼师专业教育中基本上是空白。幼师专业设置主要是中专教育,极少数学校开设该专业大专、本科层次的教育,学生在入学前的英语能力在经过师范教育的几年后,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从总体上说,大部分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尚不及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依靠如此师资水平,很难在整个幼儿园成功创设英语的习得环境。而直接从高校引进的英语人才,又由于缺乏幼教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无法很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幼儿英语教育需要既掌握良好的幼教专业技能,又拥有优异地英语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勤于钻研,开拓创新,为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低龄孩子正是语言学习敏感期,语言习得须经过单词话语(single-word utterances)、双词话语(two-word utterances)、连接话语(connective grammar)、递进话语(recursive grammar)四个阶段,所以教学时先宜淡化语法而后培养语法感(sense of grammaticality),先会听说,后学读写,逐步培养孩子后续发展的语言能力。只要引导得法、教育得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化英语习得环境,打好语言习得的良性基础,学习的质与量常常会超乎我们的预想。让孩子愉快学习、乐意开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但培养孩子早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从小懂得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道理,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立 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林立,杨传纬等:《英语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阚菲:“加拿大小学英语课堂环境设计的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9。
4、纪玉华、许其潮:“母语在儿童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9。
5、赵小品:“论外语教学中的环境因素”,《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2。
6、周兢、朱从梅:“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趋同倾向”,《早期教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