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读者悟译文
基于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有主观功能,曾经有学者对译文读者的阅读倾向做过一次抽样调查 ,结果大部分被调查者都希望译文能保持原作的语言和风格特征 ,即使不大符合中文的习惯用法 ,只要能看懂就行,因此,文章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使读者最大限度的了解异域文化,同时又要做到简单易懂。当然这也就要求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翻译中的一些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直接法和意译法结合。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80 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把直译定义为摘要:"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非凡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张培基等,1980 摘要:13) 但直接法也有自己的缺点摘要: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很难达到语言流畅易懂。
意译法顾名思义,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原文按照其意思翻译出来。意译法的好处就在于摘要:以目的语为导向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从而使文章通俗易懂。但意译法由于本身方法的局限就达不到直接法那么原汁原味,使读者丧失了原文的很多乐趣。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来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正如张培基等学者所说摘要:"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征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直译和意译结合, 量体裁衣, 灵活处理。"
例如摘要: He ran his administration as a one - man show , and 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在这句话里 "a one-man show" 源语和我们的目标语有共同的表达,就是说在用词上是相通的,所以采用直译法是最有效的方式,译为"唱独角戏 ",可是后半句的"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似乎直译 "爱练习当局"就行不通了,所以结合前文的意思我们应用意译法把它翻译为"喜欢发号施令"。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理解译文及翻译的过程当中,读者不简单的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在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时,对于原文要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使读者发挥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使读者能够更多的接触到纯正的外国文化,品味其中乐趣,感悟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 Gutt, Ernst 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摘要: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Shanghai摘要: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Kelly, Jeanne %26amp; K. Mao, Nathan. Fortress Besieged [M. Beijing摘要: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3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E.J.Brill,Leiden,Netherhands,1964.
[4 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M. 北京摘要:外语教学和探究出版社, 2001.
[5 胡文仲, 英美文化辞典[M. 北京摘要:外语教学和探究出版社, 1997.
[6 杨晓荣, 翻译批评导论[M. 北京摘要: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7 张柏然, 许钧. 译学论集[C. 南京摘要: 译林出版社, 1997摘要:15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