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综述(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9
/ 1
 我国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集中于对第三类动机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鲜明特点。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制订了许多严格的措施来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亏损企业将被ST或PT,甚至终止上市;企业的再融资(主要是配股)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的盈余水平。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避免受到特殊处理、退市,或达到配股要求,就构成上市公司重要的盈余管理动机。Haw、Qi、Wu和Zhang(1998)从证券管制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他们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成功地利用了涉及“线下项目”的交易以达到监管部门对收益指标的要求。
  孙铮、王跃堂(1999)、陆宇建(2002)对亏损和扭亏的上市公司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在微利和严重亏损区间分布比较集中。孙铮等应用的研究方法都是分布检测法。陆建桥(2002)运用扩展的Jones模型对上交所22家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得出结论:上市公司通过操纵性应计项目在首次亏损年份调减收益,在首次亏损的前一年份和扭亏为盈年份调增收益。蒋义宏(2002)则选择2000年首次亏损、扭亏和摘帽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他指出:亏损上市公司不仅通过应计项目也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调整收益。陈晓(2003)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扭亏为盈这一“变脸”现象。研究结果显示:除了操纵性应计利润,关联交易、重组活动和亏损类型也对其扭亏起到了显著影响。
 我国许多学者也对上市公司的配股动机进行了研究。蒋义宏、魏刚(1998)、Haw、Qi、Wu和Zhang(1998),刘杰(1999),孙铮、李增泉(1999),陆宇建(2002)对上市公司的ROE分布进行了统计,都发现上市公司的ROE集中在配股生命线(ROE等于10%)右侧。这些研究说明上市公司可能为配股而进行利润操纵。陈小悦、肖星、过晓燕(2000),陆宇建(2003)对上市公司的应计利润总额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具有配股权的临界公司应计利润总额比非临界公司显著要高。蒋义宏(2002)研究了临界公司的净利润与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的差异,发现临界公司的二者之差大于其它公司。陈晓(2003)则从寻求上市公司配股之后业绩大幅滑坡的原因出发,指出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进行盈余管理是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处于转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的研究也指出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盈余管理特殊手段和现象。陈晓、李静(2001)和Chen等(2003)分析了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发现作为许多上市公司主管机关的地方政府也参与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政府以大量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帮助上市公司取得配股资格。Chen将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共舞”称为“中国探戈”。吕长江、王克敏(1999),Lee、Xiao(2003)发现中国许多业绩一般,但净资产较高的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采用降低净资产即发放现金股利,以达到增加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现金股利竟然也成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方式!
  四、结束语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总的来看,在短短的数年中,我国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已取得明显的进步,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上述实证研究成果已经促使监管部门不断修改公司上市、退市以及配股的监管政策。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得到的一个启示是盈余管理仍然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在模型的应用上,我国许多研究应用的是分布检测法,而不是国外长期发展起来并大量使用的应计利润分离法。在研究领域上,我国学者研究最多的是对公司回避监管的动机。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司盈余管理的其他动机同样也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Healy,Wahlen著,曲晓辉,王学军,肖华译.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会计研究,2000,(11).
  2.夏立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2).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陈晓.上市公司的变脸现象探析.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