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艺术治疗在义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7
/ 2
一、 绘画艺术治疗专业的研究与发展概要
  
  绘画艺术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它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治愈精神疾病。[1]对绘画艺术治疗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绘画艺术治疗以绘画为中介;(2)绘画艺术治疗以艺术理论和心理学为哲学基础;(3)绘画艺术治疗中涉及三种要素:治疗师、患者和艺术作品;(4)绘画艺术治疗行为的最终结果是要达到解决问题、调节情绪冲突、完善人格等。
  艺术治疗在国外也是一个全新的、尚在摸索中的行业,艺术治疗作为法定专业的历史也不过几十年。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于1946年设立了第一个艺术治疗的职位,但是,实际上一直到1981年这个行业才在健康服务领域获得正式认可。[2]然而艺术的治疗价值,却早已被承认。例如,早在古代部落里,就透过仪式化的艺术,来反映并调和团体的情绪和精神生活。
  艺术治疗的专业萌芽于20世纪初期,运用病患的绘画来进行诊断与分析,真正的成长则起因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精神病治疗运动,受到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二位大心理学家的影响。到上世纪40年代,由于Margaret Naumburg的努力,才真正建立了运用艺术的表达作为治疗的模式。由于艺术治疗先驱的努力,终于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间,建立了艺术治疗的独特专业地位。
  
  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概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内容的框架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标准》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总目标表述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1世纪课程与教学出现了重新整合态势,形成了“课程教学”的理念。正如张华老师所说:“教学是一个产生基本的课程效应的社会情境。”[3]因此,要达到《标准》要求,就必须借助美术教学这种手段。
  综上所述,《标准》为绘画艺术治疗在义务教育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绘画艺术治疗在义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对错之外另有一片天地,在绘画的创作领域中每个人都享有完全的自由。因此,绘画艺术治疗是在随兴的涂鸦中,去搭起一座通往内在世界的桥梁,实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平衡,以增进面对问题的信心与能力。“患者”可以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并且得到支持、舒解,进而作自我探索、力量找寻、完善人格以及生命的整合。而今绘画艺术治疗的意义,具有探索经验,启发思考,升华感情,提升自我观念,增进认知和改善行为的功能。[4]四、绘画艺术治疗在义务教育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世纪艺术治疗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艾迪丝·克莱玛(Edith Kramer)。她依据艺术创造活动本身所固有的治疗特质,在给众多儿童治疗的实践经验中,建立了新的艺术治疗的观点。她认为,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具有治疗的效用;艺术治疗借助艺术环境和行为,帮助个体宣泄存在于潜意识中的问题和不良情绪,个体不会设防或阻抗,并且是安全的。[5]该学说为绘画艺术治疗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绘画艺术治疗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理论基础。
  艺术治疗的应用日益扩展,最常用于身心障碍者的“治疗”以及教育辅导,作为艺术治疗分支的绘画艺术治疗更是如此。笔者于2006年3—7月份对一位受试者进行了跟踪实验,实验受试者为陕西西安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名小学生,该受试者是一个智力正常而性格内向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该受试者的绘画艺术治疗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其实更多的是充当着绘画艺术教育老师的角色,她更多的是关注绘画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绘画所生产的产品——艺术作品。并且为该受试者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美术媒材。在整个的美术心理观察和辅导过程中,该受试者都是在一种安全的环境(教室)中,随着思绪的飞扬,尽情沐浴在绘画的海洋里。经过对该“患者”将近半年的教育与观察,发现该受试者的性格已经有较大的改变,可以较大胆地进行师生交流了。可见非语言在对语言的干预方面,绘画艺术治疗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这也就是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有助于“患者”(学生)在“治疗师”(老师)的引导和促进下,身心在逐渐完善,人格也在进一步地完善。

  在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以绘画艺术治疗互动的小团体方式进行绘画学习。师生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所形成的人际交流。这也就是绘画艺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式。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建立起心理联系,进行着思想、文化传递。要实现师生互动的美术教学活动,我们可以采取情感策略和教学策略。同时,每堂课皆有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体验与分享。这其实是绘画艺术治疗的各种“治疗”方式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应用。如果能将绘画艺术治疗的更多方法应用于义务美术教育的各学段,这无疑对完善中小学学生的人格、健全他们的身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结语
  
  应该看到,现今的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社会现象和所接触的学生,与20年前的环境和当年的学生特质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因此,应鼓励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绘画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展学生个性,不设任何条条框框,久而久之养成学生的自治、自尊、自信、自强以及独创、革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从、依赖、自卑、因循等不良的心理得到矫正;尽可能渗透绘画艺术治疗的方法以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完善,进而整合生命,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闫俊、崔玉华:一次集体绘画治疗尝试,《中国临床康复》,第7卷第30期
  [2](英)卡洛琳·凯斯(Caroline Case) 苔萨·达利(Tessa Dalley)著,黄水婴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出版
  [4]Rubin,J.A.(1987).Approach New York Brunner/Mazel
  [5]沈建洲 :浅谈艺术治疗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会“十五”课题优秀成果选登》2006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