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农业工业化原理
历史学家把人类种植谷物,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上一个阶段性标志。
由于农业是受自然力支配最大的产业,人类不容易依靠自身的力量对它进行产业革命,对它进行的革命需要的科技含量更高。工业是受自然力支配最小的产业,人类比较容易依靠自身的力量对它进行产业革命,而更重要的是,农业的工业化必须建立在工业的现代化基础之上,所以它后于工业完成自己的革命化。而农业的工业化的完成,意味着进入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的门类结构、社会人员成份结构和生产力水准上的完成。
所以,农业的工业化,应该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最后一道历史“工序”,一个历史阶段性的标志──由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资本主义)过渡到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状况的历史进程最后终点的里程碑。马克思曾经说到过这个意思:
……我愈研究这种垃圾,便愈相信:农业的改革,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所有权这种龌龊的东西改革,是将来革命中的起点和终点。
(马克思《致恩格斯》1957年中国三联书店
《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第1卷第276页)
列宁从他的社会主义实践上也接近到了这个标准的层面:
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
(《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页)
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农业工业化,从社会形态区分,大概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农业在没有受到封建势力重大阻碍便迅速发展。一种是“普鲁士模式”,是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上逐步改良发展的资本主义农业。而从自然土地特征上区分,大概可以分为平原和山地两种。平原有实现机械化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山地实现机械化就难度较大。
资本主义的农业工业化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生产的科学化、机械化、程序化。二是生产关系的资本化(社会化),即出现了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占有者,与之相应地也出现了失去了土地或者是放弃了土地或者根本就没有土地的农业雇佣工人。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后一特征出现了变化,出现了自己拥有资本租赁土地机器进行耕种,或者自己拥有土地机器,自己进行耕作,农忙时雇请短工的农业工人。工人的科技水平也很高,较之马克思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在本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农民就可以养活五六十个人,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生,出现了马克思曾预言过的那种理想的、基本上消灭了三大差别的城市型的工业化农民。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到东北进行免耕法试验的美国农民韩丁也是一个典型代表。70年代中国《知识就是力量》就发表了他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他在美国从事农业种植的详细过程,介绍了他怎样从土地管理部门租来一大片土地,又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飞机等农机出租者那里租来机器,又如何付钱请化肥商人直接雇人用飞机将种子、化肥和除草剂施到地里,又介绍了他自己如何开着机器,采用他著名的“免耕法”从冬到秋在他租种的那片土地上播种、收获,他一个人便可耕作几百公顷地,打下十几万公斤的粮食。韩丁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化了的现代农业工人的典型。他的耕作方式也可作为农业工业化的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1978年10月13日中国《参考消息》登载了他谈中国的农业与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的文章。他介绍了美国的机械化发展情况。他说:
农业是美国的最大工业。
美国从1830年开始有马拉农具。以后,有捆麦机,剥(棉)花机。1900年以后,拖拉机把原来的马拉农具带上了。美国是先有农具(指半机械化的。本作者注),后有拖拉机。象中国现在这样光有拖拉机,没有农具,美国没有这样一个阶段。我小的时候,还有马拉农具。我家有两匹马。1937、1938年我上大学时,出现了悬挂农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淘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油压和电子技术用于农业机械,飞机用于农业也比较普遍。我现在已和直升飞机公司签了合同,他们将在两个星期后在我的地里撒黑麦。下一场雨后,就会出芽。
机械化的程序,先是小麦,后来是大豆,玉米,最后是棉花。总是先易后难。摘棉花,现在完全机械化了。第一次摘80%,第二次摘20%。摘苹果也机械化了,苹果必须同一个高度,成熟期相近。摘西红柿也用机械了,有的还没有机械化,比如采磨菇。干手工劳动用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不用美国人。外来人工资低,一般是美国工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高的也有每小时三美元的,相当于美国工人的最低工资。这是帝国主义的办法。
(原载中国1978年10月13日《参考消息》)
这是美国70年代的发展情况。 到了8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1982年中国新华社记者谢文清去美国访问,回来写了本《美国一月游》的书。他去了美国伊利诺斯州和蒙大拿州的农村,在乡村兽医博士荻·劳森先生家住了5天,并随劳森先生到附近的农村牧场巡回出诊参观,对美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了解很具体,他在书中写道:
“事先,我还设想过要同农民来一个‘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但是,一则,因为我是一个洋人,是个宾客,主人很客气,不让我干活,再则,许多活我其实是不大会干的,如操作各种机器,除拖拉机我可以驾驶外,其它都不行。而这里的农场和牧场的农活几乎全部都机械化了、手工劳动是很少的。”“每户农民一般都有六、七万英亩土地,多者可过一千多英亩。农舍就建在自己土地的高坡上。”“但这些农舍也不是我们中国印象中的房屋加树荫,而是相当机械化,具有各种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和卫生设备的农舍。最典型的‘农舍’景象,就是一栋别墅式的住房,几间养牛房、养猪房和机房(停放拖拉机、汽车、收割机机、饲料加工机等)而最高、最突出的则是圆筒形的仓库,远远望去好似发射火箭的装置,高耸空中,金属结构,圆简和顶端都闪闪发光,……有的农户却建了两个这样仓库,使他们并排而立,相距只有一、二米,仓中一个装的是玉米,另一个装的是牧草,两仓之间建一个小棚,安装饲料制作机和传送带,把搅拌好的饲料送到牛槽或牛栏。一般一家只有二到三个劳动力,但平均每户都种六、七万英亩土地,还养七、八十头奶牛……从耕田、播种、中耕施肥、收割脱粒到烘干入仓,一律由机器执行任务。……给牛供水,挤牛奶、贮牛奶、运牛奶直到卖出牛奶,全由机器执行……” “由于所有的劳动几乎全靠电力和机器,所以在美国农村农民和工人的工作已相差不大了。就产品来说农民生产的是农产品,但就每天的工作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却是同机器打交道。驾驶机器的汽车是不必说了,比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饲料粉碎机和混合搅拌机、输送机、挤奶机等,农民都必须熟悉。还必须会修理。……把他们称为‘农业工人’或‘种田工人’,倒更能反映他们职业的概貌。因为他们日常使用的已全部是机器了,而且有的人很有创造性。比如,有一家农民自行设计一种装置,能把牛奶冷却贮存时放出的余热收集起来给水加温,供自己一家人洗澡、洗衣。他们可以说都是些机器迷,整天在改进机器上打算盘。这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农民和农业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农民主要在机器上打主意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中国农民却只想多生儿女来增加劳动力?他们为什么不象美国农民那样,想办法多采用机器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难道中国农民就不知道机械比多生娃娃的效能要高得多吗?我想其中必有原因。首先,用机器得有钱、买得起。中国的工业品太贵,使农民心有余而钱不足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农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和科学常识的多少也很重要的。美国农民一般都是高中毕业,有些科学常识。第三,美国燃料、电力便宜,农民用得起这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