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05
/ 3

关键字:核查 武器 战争 联合国 伊拉克 证据 美国 国际 国家

伊拉克战争分析

战争需要理由吗?

好的时事评论家会注重事件发展的大势分析,而不好的时事评论家会专注于细节的探究。在美国准备攻打伊拉克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前夕,许多人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身上,似乎战争爆发与否取决于二人的表态。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就有媒体将布利克斯称为掌握第二次海湾战争钥匙的人,这是太把安理会当作一回儿事,也太小看美国打击伊拉克决心的思维方式。

美国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 侯赛因政权的决心早已下定。之所以允许联合国派出以布利克斯为首的核查人员,是因为国际社会一直要求美国及其盟友英国拿出萨达姆 侯赛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而这两个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办法向国际社会公布有说服力的证据。想当初,美国在阿富汗动武的时候,是扮演一个被欺负者的角色,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本 拉登的基地组织直接参与美国9 11袭击的直接证据,但阿富汗的塔里班政权实在是太坏,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所以,尽管证据不充分,美国还是得以很快在阿富汗用兵。但这次不同了。作为石油大国,伊拉克与许多国家有着战略利益关系,而且美国一旦在伊拉克得手,会不会将这一套手法运用到其他国家,人们普遍感到担心。如果利益被忽视,或者国际普遍遵循的交往准则被美国冲击的七零八落,那么对其他任何国家来说都不是福音。正因为如此,安理会中许多国家向美国伸出了手,要求证据。在反复磋商之后,安理会作出了再派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的决定。所以,美国的策略是,武器核查人员必须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如果没有找到,就是伊拉克藏匿起来了,对武器核查工作不予配合。

这种先入为主式的核查将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推到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如果找到了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实际上是为美国向伊拉克动武发放了许可证;如果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么是伊拉克不与配合,要么是武器核查人员工作不到家。武器核查人员处在风口浪尖上,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而美国已经利用这一时机,在海湾布下了重兵。

所以,伊拉克战争需要理由吗?对国际社会来说,确实需要。但对美国来说,表面上看需要,因为美国可以借机部署兵力,并且减轻国际社会的反战压力。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因为推翻萨达姆 侯赛因政权是早已确定的目标,美国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而在目前情况下,伊拉克和国际社会也只能在时间上作做文章而已。

所以,当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准备在联合国汇报武器核查情况的时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先生在达沃斯宣称,即使没有盟国的支持,美国也会单干。这对一向讲求程序正义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如果再象阿富汗战争那样追随美国政府,国内的反战压力实在难受;如果不允许美国单独开战,自己又没有实力阻止战争,而且当美国得手以后,伊拉克的滚滚石油将会流向美国,自己无法得到丝毫的利益。所以,欧洲国家的政要拼命地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到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身上,希望武器核查工作能够破解本国政府面临的难题。这样,联合国的武器核查工作的意义无形中被放大了许多倍。

然而,到目前为止,尽管有美国的情报机关通力配合,武器核查人员除了发现16枚空化学弹弹头和数千页武器文件之外,还是没有更多的收获。这就不免让各方着急起来。美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的数秒阶段,明确宣布萨达姆 侯赛因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西方国家也不得不考虑调整自己以拖待变的策略,认真回应美国的动武要求。现在,美国的反对党领袖翻出了古巴危机中的处理机制,要求布什政府应该象古巴危机发生时那样,先向国际社会公布古巴导弹部署的照片,然后作出强硬的姿态,迫使对手不战而降。问题是美国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如何向国际社会交代?倒是英国抛出了一些证据,证明伊拉克藏匿了化学武器、远程导弹引擎及武器研发文件。但这些证据是否可靠?应当由谁进行审查?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审查?国际现有规则中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倒萨需要理由吗?不需要理由吗?或许,正是在这种争吵中,新一轮的军事行动就已经开始了。

美国游戏穿帮了

2003年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的“游戏该结束了”。不过,在这场游戏中,美英两国的表现实在差劲,在最关键的环节居然穿帮了。

原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指望通过向安理会提交伊拉克违反安理会决议的证据,得到安理会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或者至少就美国的单干达成默契。谁知道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中除美英两国以外,其他三国都反对动武。更要命地是,国际传媒报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的证据材料中居然有一部分来自一位研究生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就是说,美英一再放风说掌握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键性证据,可结果却是利用一篇未经核查的学术成果。难怪联合国伊拉克武器核查负责人布利克斯在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证据之前就大胆预言,美国不可能向安理会提交有价值的证据。

可见,为了取得联合国安理会向伊拉克动武的授权,美国已经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开始的时候,美英只是声称掌握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可是这些证据却迟迟不对外公布。美英的解释是为了保护证据的来源渠道。当联合国的武器核查小组进驻伊拉克,开始大规模核查活动时,按理说美英会积极配合,将自己掌握的证据立即提供给小组成员,让他们尽快抓到萨达姆 侯赛因的把柄。然而,当武器核查小组在美国情报机关的配合下,忙活了两个多月,几乎一无所获时,美英虚张声势的窘相就暴露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美英不得不拼凑新的“关键性证据”,以说服安理会的成员。没有想到美英的情报机关工作人员偷懒,将一位研究生的论文作为自己证据的主要来源,结果让自己的游戏彻底地穿帮。

安理会的一些国家不动声色,举行记者招待会,要求美英将自己的关键性证据交给武器核查小组,由他们进行实地核查。这样一来,美英实际上被置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如果接受这一提议,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以自己国家的信誉为担保,让国际社会对其提供的证据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证实伊拉克在萨达姆 侯赛因的控制下藏匿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事情还好办;如果核查的结果没有找到萨达姆 侯赛因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切依据,那么美英实际上已经在国际社会丢尽了脸面。事实上伊拉克也没有束手待毙,他们立即举行记者招待会,并邀请住巴格达的外国记者参观美英在安理会指认的武器藏匿地点。美英的游戏确实又穿帮了。

在武器核查方面,美英的一些做法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里没有无罪推定,用布利克斯的话说,就是没有证据证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也没有证据证明它没有这些武器。这里也没有程序审查原则,在未经武器核查人员实地检验之前,美英就决定根据这些抄袭研究生论文的资料打击伊拉克。美英的真正意图是,不管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要干掉萨达姆 侯赛因。因此,美国压根儿就没有把心思放在武器核查上面,只不过由于国际社会反战呼声太高,美国不得不为自己的出兵寻找更多的借口。而这些借口又被国际社会利用,为最终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争取时间。所以,在武器核查方面,美英两国不但穿帮,而且把整场戏都演砸了。

然而,正如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所说,伊拉克问题不是游戏,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努力也没有结束。既然美英为国际社会设定了武器核查的游戏规则,那么,即使美英不满意,程序还是要走下去。

美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近来,围绕着伊拉克危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太多的变故,欧盟的分裂与阿盟的强硬表态,似乎变相地强化了联合国的作用。但是,只要看一看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联合国的表现,人们有理由对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表示怀疑。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而联合国似乎并不具备扮演英雄的能力。从联合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确立了“大国一致”的决策机制。但在根本利益问题上,大国很少能够达成一致意见。东西方两大阵营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使得国际秩序建立在危险的脆弱平衡基础上。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联合国被矮化为不具有任何强制力的“清谈馆”。苏联的解体,使得国际关系的势力均衡被打破,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和俄罗斯重新想到了联合国这个国际多边组织,试图利用联合国节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可是,一切都太晚了,早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就已经考虑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了。9 11事件,只不过使美国加快了建立新秩序的步伐,并没有改变其已有的策略。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必要步骤。因此,尽管有上千万人的反战和平示威,仍然无法阻止美国的战争脚步。人们需要关注的是战争何时结束,而不是战争何时开始。

其实,美国对伊拉克早已开战。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的军队并没有完全撤离海湾。在伊拉克南部建立的禁飞区,美国和伊拉克实际上处于交战状态。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地区也已经成为了美国向伊拉克核心渗透的根据地。人们现在议论最多的就是,美国何时以高空轰炸为开端,全面控制伊拉克,并在巴格达建立起亲美的政权机构?如果萨达姆 侯赛因总统主动投降,战争会很快结束;即使他不主动缴械,相信结束战争的那一天也会很快到来。目前,美国迫于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在联合国与反战势力周旋。但美国也想借此机会,利用联合国的武器核查行动,拔掉萨达姆 侯赛因的“牙齿”,为美国大兵进驻巴格达扫清道路。

所以,当人们的目光被吸引到联合国的时候,数十万美国士兵已经开赴到伊拉克边境,少数美国情报人员已经进驻伊拉克,准备利用库尔德人配合美军的地面行动。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说明美国决心扮演当今世界的主宰。

美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似乎失去了强有力的对手。曾经有一段时期,美国的军方为寻找核武器的瞄准目标而大费周折。在后来披露的核武器计划方案中,中国等一些国家重新成为了美国核打击的对象。这种没有敌人而千方百计地寻找敌人的做法,说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多么孤独。然而,9 11事件以后,一切都改变了。美国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敌人。但这些恐怖分子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敌人,他们不是以国家集团的面目出现,并且在发动战争时从来不顾忌国际已有的战争规则。美国现有的军事策略几乎无法给这些恐怖分子以致命的一击。但美国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它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对一些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实施全方位的军事占领,并希望以此来防止恐怖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然而,除了传统国际法的约束之外,美国独断专行的单边主义和本国利益至上的做法,使得美国的霸主地位始终受到各方的挑战。首先,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悍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损害了现有的国际法基础,如果此口一开,许多主权国家都将面临现实的威胁。其次,每次战争中的“附带性伤害”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人道主义灾难。科索沃战争使美丽的多瑙河几乎成为一条死河,而科索沃的难民使得欧洲国家不堪重负。最后,每次战后的利益分配不但没有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且冷落甚至损害了美国昔日的盟友,这就使得美国战争越来越失去国际社会道义上的支持。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如果美国培植了一个亲美国的傀儡政权,伊拉克的巨大石油输出必然优先用于支付美国的战争账单,而欧洲乃至亚洲国家仍然无法从中东的石油交易中获得利益。因此,美国的行动一定会遭到各国的抵制。

美国已经具备了称霸世界的实力,但美国缺乏担当世界盟主的道义基础。现行的国际规则如汗牛充栋,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妥协”二字。美国想重建国际秩序,以强硬代替妥协,以清晰代替模糊,但它处处以本国利益为重,当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相冲突时,它无一例外地优先选择保护本国的利益,这就使得美国难以做到“一呼百应”,相反地,在环境保护、人权辩论等方面,美国还常常处于“弱势”的地位。这是美国的局限,也是当今建立在国家主权基础上的国际普遍交往规则的局限。

不过,应该看到,当今世界除了美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担当独立领导世界前进的重任。只要美国不再专横跋扈,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能够认真倾听别国的声音,在美国主导下的和平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反过来,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处处损害别国的利益,它必将会有更多的敌人。这些敌人已经不再是握有常规武器的正规军团,他们是掌握着小型核武器的恐怖分子。一旦他们得手,美国这个新崛起的帝国很快就将走向衰亡。

伊拉克战争何时结束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面临的最新问题。伊拉克战争何时结束取决于美国的军事目的。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目标是将萨达姆 侯赛因的军队赶出科威特。这个目标非常明确,美国做到了。但这次美国的目标是干掉萨达姆 侯赛因并且建立亲美的政权,由于萨达姆 侯赛因神出鬼没,因此,美国可能会象在阿富汗那样,无法很快达到目的。但由于美国象许多老牌帝国一样,习惯于利用被占领国家的内部矛盾,挑动国内的部族争端,从而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因此,美国或许会从伊拉克复杂的部族纷争中抽出身子,集中兵力保护油田这个“会下金蛋的鸡”。所以,伊拉克战争不会耗时太久。只要滚滚的石油能够被输送到开往美国的油轮上,一个分裂的伊拉克也许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地上,人们不能不发出“遂使竖子成名”的感叹!按照美国的清单,在伊拉克之后,还有叙利亚、伊朗、朝鲜问题,至少在近期内,美国的军事机器不会闲置。面对这些已经开始或可能开始的战争,国际社会将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