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慧型”德育教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24
/ 3
[摘要]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德育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素养,开启德育智慧,进行德育创新,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彻底改变德育课程的可憎面目,使德育课程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德育智慧;德育课程
要使德育课程成为有魅力的课程,德育教师必须成为智慧型教师,提高德育素养,增强教育能力和教育机智,进行德育创新,充分开启德育智慧,设计好德育课程。德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课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本文试就思想品德课谈一谈怎样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以摆脱思想品德课目前“不受欢迎的尴尬”局面,提高其“可听度”。
一、要树立开放的、动态的课程观,设计适合学生道德需要的德育内容
(一)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忽视学生道德需要的灌输式德育实际上就是“没有学生的德育”,作为德育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人利益,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借助大学生日益成熟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崇高的精神需要,同时运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其德育自觉性和自为性。创造性地改革高校德育课程,在保证其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增加其生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深人了解学生错综复杂的心理,支持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需要,疏导和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在不断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传授社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改变德育内容大而空的现象,有的放矢地传授社会道德思想,加强对普通人生问题的关怀,靠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如大学生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热爱生命、人际沟通、两性交往、友谊爱情、终极关怀等问题。按照以上所列问题及大学生品德的知、情、意、信、行等方面来搜集、整理资料,和学生共同开发和设计出大学生真正关心和需要的鲜活教学案例,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切实运用并不断改进和加以完善[1](p352-353),必要时可组织编印成册。
(二)要树立动态的课程观,不断更新、拓展德育内容
德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断更新和拓展现有德育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厌倦情绪。加强一些崭新的道德领域以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如生态伦理、经济伦理、网络道德、网恋、未婚同居、作弊、高消费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校本和学生实际,不断开发出新的学生感兴趣的,能解除或释疑学生思想和道德困惑的教学案例,充实到课程中来。
二、要以学生为本,构筑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寓教于乐
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性化的德育。我国传统德育中忽视“以人为本”,严重存在“无人”的弊端,即德育工作者心中没有受教育者,只是从自己单方面的期望出发,或从某种本本出发。而现代德育要求德育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德育关键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智慧型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关爱、分享、赋权、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真正平等地沟通和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形成师生情谊,使德育活动在活泼、生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在宽松自如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成长[2]。
三、要创新并试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双向互动性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对于错误观点或是消极行为,学生们谈论起来也会振振有词,毫不忌讳,如超前和攀比高消费、租房同居、作弊行为等。传统德育方法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用“填鸭法”向学生进行灌输,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智慧型教师进行德育教学要坚持“无灌输”原则,注重培养“人的第九种智能”—道德智能,也就是进行道德学习的潜能;同时要注重情感体验,可采用叙事教学法、讲故事法、演小品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德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环节。既要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参观、走访、座谈、社会实践、辩论、演讲、课题报告等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感受与体验、判断与认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完整地实现“教”和“育”两个阶段。
四、要特别注重自身教育技术素质和和信息素质的培养及能力结构的建构
德育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及信息素质对于设计学生需要的,有魅力的德育课程很有帮助。德育教师要具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的素质和能力,使高校德育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等于一体,增加了课堂的乐趣,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熟练使用电脑设备,德育教师就可以呈现给学生真实的场景和鲜活的案例,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锻炼网络应用技能,提高进行网络德育的素质。
首先德育教师要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能,学习研究网络德育相关理论。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如BBS,E-Mail,论坛等同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结合计算机及网络专家,进行网络德育仿真实验的开发,就是根据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受教育者出入校园、社区、家庭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如“毒品的危害”、“早恋是枚青苹果”、“危急状况下的见义勇为”、“情爱与性爱”、“考试舞弊的后果”、“地球村的危机”、“违法的后果”、“正确对待金钱”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使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得以解决[4]。
其次,德育教师要练就通过网络获取德育资料的能力,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得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特征,敏感地观察与思考,从而把握德育制高点,前瞻性地做好德育工作。也要具有帮助学生炼就“火眼金睛”的能力[4],使学生主动地辨析各种信息,正确地选择与利用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信息,杜绝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
五、要充分开发和组织各类课外、校外活动,理论联系实践
德育教师除了做好课堂工作以上,还需要注重课外的教育活动,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要和广大德育工作者一起,创建文化品位较高和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德育的内容。组织相关的德育活动,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使他们的道德认知通过体验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使个体把自己所掌握的主导社会的道德规范加以运用,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矛盾冲突,从而体会到这种规范体系包含着的巨大合理性。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判断,认为所学知识和规范正确时,他们才会逐步将这些知识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因此,道德实践是学生把握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加速对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采取多样化的道德实践形式;要加大和加深道德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要把道德实践延伸到社会,关注大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具体道德实践,发挥他们在道德实践中的自主性以及教育者的指导性。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学生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加速由知到行的内、外化进程。作为德育教师,要处理好科学理论指导和德育实际之间的关系,打破台上台下两张皮的局面,避免使德育课成为“假大空”或“高大全”。
六、要加强自身修养,吸收丰富的知识,并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德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关系到德育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德育质量。德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补充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强辨别力;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拥有高尚的品德,优雅的言行举止,以及博大的胸怀。德育教师不但要处处为学生树立楷模,而且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德育教师还要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来感染学生,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行动和人格魅力比言论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学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自律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样:“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作为育人主体之一的德育教师,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要有事业心、责任心、爱生心、进取心。智慧型德育教师要擅长挥洒富于独特个性的教学语言,使其语言同时富有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活教学客体。德育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包括教师洞察时代走势、闪耀创新智慧和深厚意蕴的哲理性,善于灵活调度语气、节奏和音调、张弛有致、铿锵悦耳的音乐性,充满诗情画意和想象力的形象性等。[5]
参考文献:
[1] 赵志毅•文本与人本:高校德育方略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 莉•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5):85-88
[3] 朱正平,欧阳林舟•对德育中实施体验情境教学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3(7):22-23
[4] 徐 红•学校环境下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优势特征比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7-10
[5] 西广明•论德育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及能力结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