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与财政支农政策的选择 |
摘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文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财政支农 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禀赋不同,城市与乡村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割舍又相互区别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既在各种状况下相互对立和矛盾,又相互补充和结合。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世界各国普遍以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各国又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建立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既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还要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又要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造,让农民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同时,农村的民主管理也应有所发展,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机制。这一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的总体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就无法让农民生活宽裕,就难以促进乡风文明的进步;同时,在经济发展中处理不好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只看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我们要全面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农地整治等农业基本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抓好粮食生产,保持粮食价格稳定,构建粮食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安全。其次,要进一步加大促进农民增收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使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地区,切实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改善农村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环境,降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成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四,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造治理力度,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让农业生产保持低消耗、低污染的良性循环。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投入的数量、方式和结构都将提出新的要求。但近几年,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功能趋于弱化而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其自身机制和实力制约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和现代化的业务类型。而农业的低效益和公共品属性也决定了政府在农业及农村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在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之后,我们应该本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原则,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倾向农业和农村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而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则是政府支农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考虑到农村经济的现状和农村发展的需要,今后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一个基本取向是: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两个“反哺”的原则,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体现财政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的倾斜。 |